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竹 刀 陆蠡 ①假如在这平野中有一座遮断视线的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竹  刀

陆蠡

    ①假如在这平野中有一座遮断视线的孤山,这对于永久囿于地的平面上的人们是多么兴奋啊。方朝日初上或夕阳西坠,有巨大的山影横过田野,替没有陪衬没有光影的画面上添上一笔淡墨,一笔浓濡;多雾或微雨的天,山顶上浮起一缕白烟,一抹烟霭,间或有一道彩色的长虹,从地平尽处一脚跨到山后,于是这山便成了居民憧憬的景物。

  ②有从远僻的山乡来的人望见了这名胜的小山,便呵呵大笑道:“这也算是‘山’么?这,我们只叫作‘鸡头山’,因为只有鸡头大小。”双手叉住腰笑弯到地。

  ③好奇的听客便会从他夸张的口里听到他所见的是如何绵亘数百里的大山。摩天的高岭终年住宿着白云,深谷中连飞鸟都会惊坠!嶙峋的怪石像巨灵起卧。

  ④“我不欢喜这揣测的臆谈,谁能够相信这桃源的故事?”

  ⑤于是他描说那跨悬在山腰间的羊肠路。那是只有两尺多宽,是细密的整齐的梯级。一边靠山,一边靠削壁千仞的深壑。望下去黑魆魆的,迷眩的,这深涧底下隐伏着为蛟,为龙,或其他神怪的水族,不得而知。总之万一踹了下去,则会跌得像一个烂柿子,有渣无骨头。但是居住山里的人挑了一二百斤的干柴,往来这山道,耳朵沿搁着一朵兰花,一朵山茶,百人中之一二会放上半截纸烟。他们挑着走着谈笑着,如履平地,如行坦途,有时还开个玩笑,在别人的腰边拧一把。

  ⑥他又说到山间头上簪花的少女,她在每天早晨携了竹筐到松林里去扫夜风摇落的松针,装满一筐便背了回来,沿途采些草实,在溪边洗洗手,一天也不曾间断。她有一天,正背了满筐的松针回来的时候,觉得竹筐异常的沉重,便想暂时憩憩罢,就靠着竹筐坐下,却永久地坐在那儿了。山间人都说是因为她生得太美丽,被什么山灵或河伯娶去了……

    ⑦那让我选一个实际的故事说给你,只可惜有一个悲惨的收场。你知道山居的人是如何获得每天的粮食和日用品么?狩猎是不行的,鸟兽乐生,不可杀尽;农稼也不行的,团团簇簇的高山遮住了阳光。他们大都靠打柴锯木为生,换取一把盐、几枚针、一片鲞、一包白糖……

  ⑧冬天,他们砍下合抱的大树,截成栋梁楹柱的尺寸,等到明春山洪暴发的时候,顺水流到港口,结成木筏,用竹篙撑着,撑到城市的近郊,售给木商运销外埠。山势陡峻的所在,木材无法输运,他们砍取寸许大小的坚木,放在泥土筑成的窑里烧成木炭,这样重量便减轻了四分之三,容易挑到外面来,木炭的销场是很好的。

  ⑨“你说得又远了。没有指示给我故事的连索。”

  ⑩是哟!他们是靠打柴烧炭为生。但是你知道城市里的商人的阴恶和狠心么?他们想尽种种方法,把炭和木板的买价压低,卖价抬高。他们都成了巨富了,还要想出更好的方法,各行家联合起来,霸住板炭的行市。他们不买,让木筏和装炭的竹簰搁在水里,不准他们上岸,说销场坏了,除非你们完全让步。

  ⑾山民空着手在城里徜来徜去, 竟想不出办法。他们的幸福的幻梦是被打碎了……

  一天,一位年青的人随着大家撑着木筏到城里去,正在禁止上岸的当儿。大家议论纷纷想不出主意。这位年青的人一声不响地在一只角落里用竹片削成一把尺来长的小刀,揣在怀里,跑上岸去,揪住一位大肚皮的木行老板,毫不费力的用竹刀刺进他的肚皮里,听说像刺豆腐一样的爽利,刺进去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血溅出来,抽回来的时候,满手都是粘腻的了。他跑出城来,在溪边洗手的时候被警吏捉去。

  ⑿“你说了可怕的故事了。我没有想到你会说出这样吓人的语句,我懊悔听这故事,但是请你说完。”

  ⒀官厅在检验凶器的时候颇怀疑竹刀的能力。传犯人来问:

  ⒁你是持这凶器杀人么?

  ⒂是的。

  ⒃这怎么成?

  ⒄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便是这样

  ⒅大家脸都发青了。当时便没有继续讯问。各木板行老板也似乎怵于竹刀的威力,自动派人和他们商订条件,见了他们也不如先前的骄傲。

  ⒆“这位青年结果如何呢!”

  ⒇听说刺断动脉后流血过多死了。……否则,他将在暗黑肮脏的牢屋里过他壮健的一生。

                                                             (1938年,有删改)

1.第⒄段中“便是这样”一句可看出这位青年怎样的心理?

2.赏析第⑦段画波浪线的部分。

3.作者用对话展开文章,又不交代听话者的性别和身份,请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4.作者自评本文“故事中拉出枝枝节节来,有如一篇没有结构的文章”。这些“枝枝节节”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1.①对官厅人不知竹刀威力的鄙夷心理;②早已做好坐牢或者牺牲准备的坦然、冷静心理。 2.①运用设问,引起听者思考、注意;②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山民们的求生方式,突出其生存条件之艰苦;③具体列出换取来的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极言生存之艰苦以及卖炭对于他们重要性,为下文青年人奋起反抗城里险恶商人作铺垫。 3.①运用对话的形式,方便作者叙述故事,又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感”“悬念感”,吸引读者以“听话者”的身份介入文本创造的情境。②不出现听话者的姓名和身份,不分散读者注意力,突出故事本事,引发深沉思考。 4.文章从平原的小山写起,写到远僻山乡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俗以及险恶的生存条件,最后才写竹刀与青年的故事。(先简述一下“枝枝节节”的具体内容,1分)①为下文作铺垫,这些内容其实是在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导引出青年英雄的悲壮出场;②与下文残酷的现实形成对比,山居生活神秘安宁、悠然自得的一面与后文展示的现实形成对比,引人思考;③调节了叙述节奏,也使故事更丰富更真实。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便是这样”反映这位青年的心理,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官厅在检验凶器的时候颇怀疑竹刀的能力”“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听说刺断动脉后流血过多死了”等可知,对官厅人不知竹刀威力的鄙夷心理;做好坐牢或者牺牲准备。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赏析。“只可惜有一个悲惨的收场”“狩猎是不行的,农稼也不行的”等,运用设问,引起听者思考;“大都靠打柴锯木为生,换取一把盐、几枚针……”,突出其生存条件之艰苦;“换取一把盐、几枚针、一片鲞、一包白糖……”具体列出换取来的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极言生存之艰苦以及卖炭对于他们重要性,为下文作铺垫。 点睛: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结构安排的用意。用对话展开文章,又不交代听话者的性别和身份的用意,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感”“悬念感”,吸引读者。不出现听话者的姓名和身份,不分散读者注意力,突出故事本事,引发深沉思考。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枝枝节节”的内容的作用,主要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枝枝节节”的内容主要是指,文章从平原的小山写起,写到远僻山乡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俗以及险恶的生存条件,最后才写竹刀与青年的故事。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残酷的现实形成对比,调节了叙述节奏,也使故事更丰富更真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假山?西方建筑前一般有雕塑,多是与宗教有关的人的形象;而中国人的建筑没有这种东西,但一般都有假山。假山就是中国建筑前的雕塑,其中含有深邃的思想追求。瘦、漏、透、皱就是“拙”,“拙”就是把巧的东西去掉,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要大巧若拙

    我很喜欢明代计成的一句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纲领之一。我将它归纳成两个要点就是:第一,遵循自然,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第二,最关键的就是规避人工秩序。

    第一个要点:遵循自然。中国人遵循自然,但并不代表中国人认为自然美比人所创造的事物美,才更重视自然美。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他特别欣赏外界自然物。他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山水连绵,使我欣欣然而乐,这是庄子在写自然美,他特别欣赏山水自然美,觉得山水能够愉悦情境,但是,庄子接着说,“而乐又未毕也,哀又继之”。就是说,高兴还没有高兴完,哀又继之。所以细致咀嚼庄子哲学可以体会到,他绝对不是欣赏外在自然胜过人的内在的美。中国美学的主脉中也没有这个思想。我们今天讲“天人合一”,也不是对外在自然物的重视,而忽视对人本身的重视。我们今天讲中国画的概念,杰出代表就是水墨山水画。不画人而画山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外在自然物更感兴趣,而是因为山水画是人心灵的象征,一片山水就是一种心灵的境界,重视山水画,是对人内在觉性的重视。

    第二个要点:规避人工秩序。为什么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要留下人的痕迹呢?要痕迹全无,何以人所创造的痕迹这样不堪?问题症结就在这里。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能露出人工的痕迹,不能露出知识的痕迹、技术的痕迹。不是外在自然物比人高明的问题,而是要突破秩序,突破知识,突破各种规矩,而导向对人的内在心灵的体会。

这两个要点——遵循自然和规避人工秩序,归到一点就是人的心灵的体验,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讲归于人心灵体验的问题。大巧若拙,并非是对美的东西的排斥,而是对与美丑相对的知识性的规避,对人类在美的名义下泛滥着欲望的洪流的规避。

人类打着审美的名义,恣肆泛滥人的欲望,破坏这个世界,已经走得太远了。打着审美这样一个旗号,吃要吃最好的,住要住最好的,消化要消化最好的东西。人审美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审美到玉,和田就变成沙漠;审美到家具,亚马逊雨林也要遭殃。中国古代历史上,要讲审美,乾隆是最知道审美的,他把天下好画全归在他那个地方,题了几万首诗在这些好画上,糟蹋那么多东西。所以,走巧若拙不是愚蠢哲学,它是让你放弃外在目的性的攫取,追求内在真实的体验。

1.下列对文章中“大巧若拙”的内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遵循自然,重视人的内在觉性。

B. 规避创造,导向体会人的内心。

C. 突破规矩,摒弃一切人工痕迹。

D. 放弃目的,追求人内在真实体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喜欢在建筑前放置假山,西方人则放与宗教有关的人物雕塑,这和中西方的文化观念、思想追求不同密切相关。

B. 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也是真正懂得欣赏自然的人,他可以做到在欣赏自然中感受自然、体悟生命、释放心灵。

C. 计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句,强调一切艺术创造虽然都是人作的,却都要模仿自然,力求形象逼真的艺术效果。

D. 作者认为,人类只有远离私欲和功利,真正理解“大巧若拙”的美学意义,才会对自然多一些敬畏,少一些破坏。

3.一句话概括“虽由天作,宛自天开”的最关键要点,并说说这一审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发。

 

查看答案

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为《舌尖上的中国》写一段美食推荐。

要求:①以一种家乡美食为例;②运用多种(两种以上)感官描写;③语言生动形象,字数不少于100字。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导游李明,将组团到绍兴一日游,请你于出发前一天将下表内容,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告知旅客,不超过100

车型/号

发车时间

集合地

到达时间

返回时间

旅游景点

宇通/

浙B2888

6月1日

7:00

嘉兴客运中心

6月1日

9:00

6月1日

19:00

鲁迅故里、沈园、兰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其全球销售总额虽然占不到10%,不过非中国的企业,必须要与以中国政府为后盾的企业合作,才能持续接触到中国的买家。

B. 近期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检查发现,大多数5A级景区能够坚守国家标准并达到细则规定的服务软硬件指标,保持了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

C. 自2013年开始,顺丰控股整合了嘉达快运、顺丰物业等公司,并开始打造包括存储、运输等环节在内的物流全产业链,并开始进军电商、生鲜、金融服务等。

D. 《通知》指出,各要素市场要加大风险防控意识,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突出风险防控重点,全面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一书相当全面地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态度。在他看来,中国与欧洲正好代表了世界的两极。[甲]两地相较,可以说各有长短,无分轩轾;欧洲人长于思考,而中国人善于观察。如果说我们在手工艺技能上与之相比不分上下,而在思辨科学方面略胜一筹的话,那么在实践哲学方面,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乙]他认为,“人类最大的恶源自人类本身”,以至“人与人相互为狼”,这是最大的愚蠢。谁来匡正它呢?他认为唯有中国! [丙]他认为中国人尊敬长辈和老人;中国的等级观念不像欧洲那么森严,比如农民与仆人之间平等相待,完全可以与欧洲贵族的所有社交礼仪相媲美。“而达官显贵之间的交谈也温文尔雅,从不侮辱对方,即使有愤怒之情,也不诉于辞色,这跟欧洲大不一样。”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分轩轾    B. 相形见绌    C. 温文尔雅    D.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