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遒劲的汉字,婉如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好鸟相鸣,荷叶田田,萼红(灼灼/濯濯),一池晶莹,笑容可掬。池塘约三四亩,澄澈(宁静/幽静),(映照/映衬)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jiàn)或 婉如    B. 黑黝(yōu) 笑容可掬

C. (léi)  安详    D. (jìnɡ)  峨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灼灼   幽静   映照

B. 灼灼   宁静   映照

C. 濯濯   宁静   映衬

D. 濯濯   幽静   映衬

3.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1.D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A项,“婉如”应为“宛如”;B项,“黝”应读“yǒu”;C项,“累”应读“lěi”。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灼灼”形容明亮。“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草木。根据语境,“萼红”应是明亮的,应选“灼灼”。“幽静”指寂静。“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此处的环境应是“澄澈宁静”。“映照”指照射。“映衬”指映照、衬托。此处不存在“衬托”的问题,应选“映照”。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③处的冒号改为句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比尔·盖茨说:“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读了这两位名人关于自尊的议论,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日:“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2)齐人未尝赂秦,_______,何哉?_________。(苏洵《六围论》)

(3)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渲染出刘裕当年勇战强敌的如虎气势。

(5)柳永的《雨霖铃》以人物特有的动作、神态写离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材料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

材料三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孟子》)

[注]①适:往,追求。②立:坚持道而不变。③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1.材料一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体现了怎样的仁爱观?

2.材料三中,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请结合材料一、二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中秋月

晏 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阳关曲·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素娥:嫦娥。②该词作于熙宁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苏东坡与弟弟苏辙相别七年后相聚并共度中秋 。

1.两首诗均用了“转”字,请作赏析。

2.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医  原

【明】方孝孺

    医之为术,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素问》《难经》,述阴阳气运之理,辨形体荣卫之,以明养生治疾之道。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后之学者,不能求其为书之意,而泥其说。甚者弃书不,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脉络、血气、筋骨均也,而其变之乖殊若此,医岂易言乎?药岂易用乎?其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昔者贵人有疾,而天方不雨,医来治者十数,皆莫效。最后一人至,脉已,以指计甲子,曰:“某夕天必雨。”出,不言治疾之方。贵人疑之,曰:“岂谓吾疾不可为邪,何言雨而不及药我也?”已而,夕果雨,贵人喜,起而行庭。达旦,疾若脱去。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何也?”医对曰:“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若是医者,可谓得其道矣。方书之所具,成说之所有,夫人皆能用也。求之于言语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非奇士孰能之?

    始余闻四明有世医邵君真斋,善为方,视人疾以为不可治者必不治,而所治必取奇效,心窃识之。今年,真斋过余,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不妄有所称引,而于察脉用药,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其有如真斋之不苟用而必成功者乎?苟难乎其人,则余于真斋不宜无说也,作《医原》以赠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辨形体荣卫之    原:探究。

B. 甚者弃书不       省:省察。

C. 今得雨而果,何也?    瘳:痊愈。

D. 出,不言治疾之方    竟:完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医来治者十数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以指计甲子           告诉不许

C. 起而行庭             浩浩如冯虚御风

D. 非奇士孰能之         可忽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推究医道,阐明“书不尽意”,故不可拘泥成说,而应默会于心,根据实情,严肃认真,灵活制变的道理。

B. 文章肯定古代医书的作用,认为那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对不研究医学理论只关注浅陋偏僻的药方汤剂的现象表示否定。

C. 本文是写给四明名医邵真斋的。作者与之相见,恭敬有加,十分诚实,不敢随便引经据典,表现出对邵真斋高超医术钦佩有加。

D. 文中引述“贵人有疾”的传奇故事,旨在具体说明得道之医,神乎其技,贵在求乎言语之外而得不言之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2) 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 侯 之 疾 以 忧 得 之 然 私 计 君 侯 忠 且 仁 所 忧 者 民 耳 以 旱 而 忧 以雨 而 瘳 理 固 然 也 何 待 药 而 愈 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