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在下面的文字中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3个字。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

请在下面的文字中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3个字。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每一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凉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也是难以应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已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增加“见危不救罪”和“见死不救罪”,发挥法律对公民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道德的底线上,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得以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因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冷漠 道德 法律 价值观(语序可调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给出的文段较长,因此解答本题,可以用先概括再提取的方法。即首先概括出语段的主要信息:冷漠、道德水平滑坡与社会价值观的坍塌、法律的助推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唯有重建社会价值观,鼓励人们向善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然后依据主题词(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不可不取的原则,可以初步确定本文段的关键词。最后依次正确写出这四个关键词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的程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备感荣幸。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

2016年5月24日

 

查看答案

请根据给出的有关中秋节、重阳节的对联的下联,用给出的词语组成两副对联的上联。要求:语意完整连贯,符合节日特点,不重复使用词语。

池塘 黄菊 月静 倚风 桐叶 村酒 影 熟

中秋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

重阳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对过去从政生活的否定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3)姜夔《扬州慢》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人民对战争的痛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雨中花·岭南作

(宋)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 ①1126年,金兵攻占汴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③应刘: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④东周:代指洛阳一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封禅仪记

马第伯

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石或雪,久,白者移过树,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仰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赖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索,可得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人矣。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

早食上,后到天门。郭使者得铜物。铜物形状如钟,又方柄有孔,莫能识也,疑封禅具也。东上一里余,得木甲。木甲者,武帝时神也。东北百余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

东山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所。

日入下去,行数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步乍骑    乍:忽然

B. 如从谷底仰观    抗:高耸的

C. 如画重人矣    累:疲惫

D. 早食上,后到天门    晡:申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

B. 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

C. 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

D. 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上山途中,先前可以骑马而行,但是遇上道路陡峭之时就只能牵马步行,到中观时,走路与骑马走过的路程基本上各占一半。

B. 从中观向上看,可以看到山的险峻以及石壁的幽深,而山上的行人往往会被看成行将衰朽的东西,有的被看成白色的石头,有的被看成雪。

C. 在登山的过程中,累得实在上不去了,就四肢摊开僵直不动地卧倒在山石上,吃喝了自带的肉和酒,恢复了体力后再互相搀扶着继续上山。

D. 到达天门后,郭使者等人意外捡到了一个形状似钟而方柄有孔的铜器以及一个木甲神像,铜器是汉武帝封禅时使用的器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

(2)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