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有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杨女士并归还,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己有。报道播出后,有人大骂那位母亲忘恩负义,有人叹息做好事不得好报,有人感慨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毁灭……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不要把“熊”基因遗传下去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一女子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她并归还,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己有。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件事让人惋惜的不仅是让座女子被恩将仇报,而是小女孩的成长教育。所谓一部手机毁掉一个孩子,这位母亲的言传身教可以写成一本书——《论妈妈如何教育儿女做坏蛋》。老师千万句教导,到母亲这里一秒清零。以后孩子出问题不能怪老师,母亲的这一个动作,胜过老师讲100节德育课。 给孩子做这种坏榜样,就别抱怨社会太冷漠。教孩子犯错,可谓不可饶恕。毁掉孩子的不是社会,也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占小便宜吃大亏,如果哪天这个孩子为了钱当街暴打她的母亲,也在情理之中。想一想就知道,若干年后,这位母亲可能就是那种上调解节目、哭诉女儿不养老、只惦记自己房产的“受害者”。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学校老师教孩子书本知识,父母教孩子如何做人,书本知识只在学校上课时教,而如何做人则是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重点学校上重点班,也应该想想自己本身有没有提供给孩子高质量的人格教育,而人格素养不分家庭的贫富、成长的背景。从孩子和家长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映就可以看出,在家长的影响下,多少孩子可贵的品质慢慢被家长的“世俗”所改变。 人们常说“熊孩子”。熊孩子总是天不怕地不怕破坏一切。很多人在控诉熊孩子的同时,也在埋怨那些做家长的大人放纵熊孩子,而那些家长拒不道歉,反过来还埋怨你“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其实,那些家长是怕担责赔偿,大事化小。孩子哭着找家长,家长笑着说孩子不懂事,摆摆手就完了,你又能怎样?公交车上的母亲就是这样。如果被抓到了,就说孩子不懂事,让孩子替自己背黑锅。于是,一个好孩子就这么被熊家长教化成了熊孩子。“熊”是可以遗传的。 现在已经不能指望那位母亲承认自己的错误,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能不被母亲影响,仍能记得这次亲身经历,并认真地告诉她自己的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不再把“熊”基因遗传下去。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述了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手机落在座位上,女儿想要归还手机被母亲制止,母亲将手机占为己有;后一部分是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评价。看法分别指向母亲、杨女士、女儿三人,称材料中的母亲“忘恩负义”,称杨女士“做好事不得好报”,称小女孩的向善之心被毁灭。从材料中母亲的角度看,别人为她让座,她却将其手机占为己有,毫无感恩之心;女儿想要归还手机,她却强行制止,泯灭了女儿的向善美德。据此可以得出“要知恩图报”“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做榜样”等立意。从材料中小女孩的角度看,小女孩本身是有善心的,却因错误的家庭教育而不能付诸行动。据此可以得出“家庭美德教育很重要”“加强道德教育”等立意。从杨女士的角度来看,她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据此可以得出“莫让善心之花枯萎”“莫让热心变凉”等立意。 点睛: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见仁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具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打盹,佝偻着肩,下颌瘪瘪地垂在胸口,抓着布袋的枯手缀着暗斑。原来阿嬷已经那么老了。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文字有删改)

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2)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2.请简要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

4.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谈谈小说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的文字中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3个字。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每一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凉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也是难以应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已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增加“见危不救罪”和“见死不救罪”,发挥法律对公民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道德的底线上,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得以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因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查看答案

下面是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的程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备感荣幸。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

2016年5月24日

 

查看答案

请根据给出的有关中秋节、重阳节的对联的下联,用给出的词语组成两副对联的上联。要求:语意完整连贯,符合节日特点,不重复使用词语。

池塘 黄菊 月静 倚风 桐叶 村酒 影 熟

中秋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

重阳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对过去从政生活的否定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3)姜夔《扬州慢》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人民对战争的痛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