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北曲的发展历史,40字左右。
南北曲在宋金对立时期差不多同时产生,北曲的发展却优于南曲。这是因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不习儒术,传统的诗文衰落,故文人从事这种新兴歌曲的创作较多。而南宋则在儒家思想的控制下,视民间歌曲为鄙俚,故染指的极少。等到元朝统一了中国,由于蒙古统治者的爱好,也由于艺术上的比较成熟,北曲风行全国,南曲就更加一蹶不振。明初的曲坛,也仍然是北曲的天下。弘治、正德以后,南曲随着传奇的繁荣和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向东南地区转移,才逐渐兴盛起来,取得了与北曲并驾齐驱的地位。到了嘉靖、隆庆年间,以经过改造的旋律优美的昆山腔演唱的南曲,一下子风靡全国,北曲遂迅速衰落。
仿照横线前句子的形式,另写两个句子,使之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
(元)赵孟
弄晴微雨细丝丝,山色淡无姿。柳絮飞残,荼蘼【注】开罢,青杏已团枝。
栏干倚遍人何处?愁听语黄鹂。宝瑟尘生,翠绡香减,天远雁书迟。
【注】 荼蘼:一种植物,蔷薇科。荼蘼开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写景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注】。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不逾月,粮事以毕。丁母忧,中书遗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注】 达鲁花赤:头目、领袖。元代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了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担任,以监视汉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又延儒士为之师 延:迎接
B. 辟从军事 辟:征召
C. 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具:详细
D. 剧贼程思忠据永平 剧:大,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B. 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C. 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D. 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鲁不花在贼人程思忠占据永平时,主动前往招抚,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毅然前往,最终贼人受到感动而投降。
B. 月鲁不花反对在河间、长芦县造船并谏止了此事,他还曾请求把保定输粮的目的地改为京仓,这些举措都方便了百姓。
C. 月鲁不花为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他担任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以后,在当地建立了孔子庙,把它作为学校。
D. 月鲁不花前往山南道任职,在铁山遭遇大量倭贼,因寡不敌众而被贼人抓住,他誓死不降,最终被贼人杀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2)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于 洋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电话,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数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6个人,便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社交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社交网络这种联络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社交网站承担了更多情感的使命。
然而,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学生,再过几个月就大学毕业了。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
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
在网络上,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每天都在线上碰到,却没有几个会打招呼的。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惠普社交计算实验室的研究者在研究推特上的交流之后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从互动的角度看,推特上的多数链接根本毫无意义。
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我们简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的礼仪,也少了面对面交流时的客套寒暄,甚至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下一句话该如何说,需要的只是点击一下鼠标,更新、更新、再更新。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提高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但正如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说:“你越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不幸福。”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
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社会网络永不休息,我们的更新也没有尽头。
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现实社会已经有够多的防盗设备隔开了我们和外面的世界,我们不需要在自己的心灵上,也加上一组复杂的程序代码。
(摘编自《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社交网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交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B.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也超过2.5亿。
C. 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
D. 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不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不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马洁的死虽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B. 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或“粉丝”,最大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C. 根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150人左右频繁交流。
D. 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是希望让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电话,网络时代则是电脑刷屏。
B. 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社交的数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
C. 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承担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在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D. 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