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9日,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客场0∶1不敌卡塔尔,冲击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之路走到了尽头。这引发了国人关于中国足球改革的新讨论。

甲:中国足球应该向南美各国学习,走技术流风格。

乙:中国足球应该向欧洲各国学习,走力量对抗之路。

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足球就在这两条道路之间不停转换,可并没有学好。我看还是先做好自己,再谈向国外学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中国足球,请活出自我! 中国足球在向南美学习和欧洲学习的道路之间来回转换,不但没有任何的起色,还把自己所拥有的不屈精神也丢了。所以说,只顾追随与模仿,会逐渐失去自我,犹如东施效颦,得到的只能是失败。拒绝盲目地追随与模仿,做好自己,走自己的路,才是中国足球最终的出路。中国足球,请活出自我! 想要活出自我,就要坚持自我。燕国人学步于邯郸,没有学会别人的走姿却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走姿,最终落得个爬回燕国的结局。邯郸人的走姿虽美,但若只是一味模仿,反而会迷失自己。坚持自己的走姿,虽不如他人潇洒,却拥有真实的自我,这不也是一种美吗?梵高有志难抒,与社会格格不入,面对海浪般的批评声,他依旧坦然执着,画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星空与最明艳的向日葵。普京,这位俄罗斯的英雄面对西方媒体的犀利抨击一哂了之。当他离开镜头,站回到他的人民身边时,他所谈论的依旧是自己心中不变的宏伟的俄罗斯之梦。他们都坚持着自我,没有盲目地追随他人。这才能活出自我。 想要活出自我,就要勇于质疑。一个中国裁缝仿制的第一套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的两方补丁,也照样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补丁难道是西装的元素之一吗?这是因为 人们总是难以摆脱思维惰性。倘若人人都具有质疑精神,就会减少许多盲目的效仿行为。 西方文化的发展是由质疑者推动的,方以智云:“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哥白尼对相传几个世纪的“地心说”提出质疑,达尔文否定了教会的上帝造人论。他们质疑了权威,分别提出“日心说”和“进化论”,从而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没有质疑,就没有自我。如果伽利略没有站在比萨斜塔上完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来质疑亚里士多德,那他也将只是一个湮没在历史中的普通生命,平庸无奇。 想要活出自我,就要不断创新。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理念,既汲取了世界优秀发展经验,又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米手机上市之初,一度被认为是苹果手机的山寨品。而如今小米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及研发实力,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优秀的国产品牌。反观诺基亚,曾经的高度知名手机品牌却因缺乏创新精神,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最终被微软并购。 中国足球的出路只能是先活出自我,根据中国球员自身的特点进行训练,找到自己的风格。然后坚持自我,不断超越。请国人再给中国足球一些时间,我相信中国足球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材料是由中国足球的现状所引发的讨论。每个人都在为中国足球谋划出路,也就是改革之路。其中甲和乙的观点是一样的,都是主张向国外学习,只是学习的对象不同。丙的主张则是走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特色,再吸收先进经验。从材料中的立意方向来看,最佳立意角度应该是丙的观点:做好自己,不要盲目地模仿学习,但仍然需要向先进学习,博采众长。写作时,既可以从足球本身出发,谈中国足球,也可以从”学习他人还是做好自己“的角度出发,谈人生之道。 点睛:不同人的不同认识,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要从某个角度出发,统筹整个材料的内容或引发的思考。换言之,多角度审题不能理解为断章取义或瞎子摸象。对于“关系”型材料作文题而言,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材料中包含着哪组(哪些)关系,进而洞悉考题隐含的方向与命制意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忘情花的滋味

林清玄

院子里的昙花突然间开了,一共十八朵。夜里,打开院子里的灯,坐在幽暗的室内望向窗外,乳白色的昙花在灯下有一种难言的姿色,每一朵都是一幅春天的风景。

昙花是不能近看的,它适合远观。近看的昙花只是昙花,一种炫目的美丽,远观的昙花就不同了,它像是池里的睡莲在夜间醒来,一步一步走到人们的庭前后院,而且这些挺立在池中的睡莲都爬到昙花枝上,弯下腰,吐露出白色的芬芳。

第二天清晨花全谢了,垂着低低的头。我和妻子商量着,用什么方法吃那些凋谢的昙花,我说,昙花炒猪肉是最鲜美的一道菜,是我小时候常吃的。妻子说,昙花属于涅槃科,是吃斋的,不能与猪肉同炒,应该熬冰糖,可以生津止咳,可以叫人宠辱偕忘。

后来我们把昙花熬了冰糖,在春天的夜里喝昙花茶有一种清香的滋味,喝进喉里,它的香气仿佛是来自天的远方,比起阳明山上白云山庄的兰花茶毫不逊色——如果兰花是王者之香,昙花就是禅者之香,充满遥远、幽渺、神秘的气味。

果然,妻子说,昙花的另一个名字叫“忘情花”,忘情就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也就是晋书中说的“圣人忘情”。在缤纷灿烂的花的世界里,“忘情花”不知是哪一位高人的命名,它为昙花的一生下了一个注解。昙花好像是一个隐者,举世滔滔中,昙花固守了自己的情,将一生的精华在一夜间吐放,它美得那么鲜明,那么短暂,因为鲜明,所以动人,因为短暂,才教人难忘。当它死了之后,我们喝着用它煎熬成的昙花茶,对昙花,它是忘情了,对我们,却把昙花遗忘的情喝进腹中,在腹中慢慢地酝酿。

由于喝昙花茶,我想起童年时代吃昙花的几种滋味。

第一种方法是“昙花炒猪肉”,把切成细丝的昙花和肉丝丢进锅中,烈火一炒,就是一道令人垂涎的好菜,这一道菜里昙花的滋味像是雨后荀园中冒出来的香菇,滑润、清淡,入口即不能忘。

第二种方法是“昙花炖鸡”,将整朵的昙花一一洗净和鸡块同炖,放一点姜丝,这一道菜中昙花的滋味有一点像香菇,汤是清的,捞起来的昙花还像活的一般。

第三种方法是“炸昙花饼”,用糖、面粉和鸡蛋打匀,把昙花沾满,放到油锅中炸到金黄色即可食,这一道菜中昙花的滋味香脆达到极致,任何饼都无法比拟。

我们的童年在爸爸的调教下,几乎每个兄弟都是“食花的怪客”。那时候年纪小不知道怜香惜玉这一套,如今想起那些花魂,心中总是有一种罪过的感觉。

食花真是有罪的吗?食了昙花真能忘情吗?有一次读《本草纲目》,知道古人也是食花的,古人也食草。《本草纲目》讲萱草时,引了李九华的《延寿书》说:“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

如果萱草“忘忧草”的名是因之而起,我倒愿意为昙花是“忘情花”下一注【解析】
“美花为蔬,食之忘情,令人淡然超脱,因名忘情。”

“忘情花”的滋味是宜于联想的。在我们的情感世界里,“忘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境界,因为有爱就有纠结,有情就有牵缠,要在纠结牵缠中拔出身来,走向空旷不凡的天地,就要像“忘情花”一样在短暂的时间里开得美丽,等凋萎了以后,把那些纠结牵缠的情经过煎、炒、煮、炸的锻炼,然后一口一口吞入腹里,并将它埋到心底最深处,等到另一个开放的时刻。

每个人的情感都是有盛衰的,就像昙花即使忘情,也有兴谢。我们不是圣人,不能忘情,再好的歌者也有恍惚失曲的时候,再好的舞者也有乱节而忘形的时刻,我们都是凡人,不能有“爱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藏情”。把完成过、失败过的情爱像一幅卷轴一样卷起来放在心灵的角落,让它洗潜,让它褪色,在岁月的足迹走过后打开来,看自己在卷轴空白处的落款,以及还鲜明如昔的刻印。

我们落过款、烙过印,我们惜过香、怜过玉,这就够了,忘情又如何?无情又如何?

1.赏析文章第一段中“突然间”的妙处。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昙花好像是一个隐者,举世滔滔中,昙花固守了自己的情,将一生的精华在一夜间吐放。

(2)这就够了,忘情又如何?无情又如何?

3.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昙花与禅有关?请简要概括。

4.谈谈作者从“忘情花的滋味”中受到了哪些情感启发?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①________________,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②________________,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词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处意义上讲,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减小,而且应该增大。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而忽略了古诗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北曲的发展历史,40字左右。

南北曲在宋金对立时期差不多同时产生,北曲的发展却优于南曲。这是因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不习儒术,传统的诗文衰落,故文人从事这种新兴歌曲的创作较多。而南宋则在儒家思想的控制下,视民间歌曲为鄙俚,故染指的极少。等到元朝统一了中国,由于蒙古统治者的爱好,也由于艺术上的比较成熟,北曲风行全国,南曲就更加一蹶不振。明初的曲坛,也仍然是北曲的天下。弘治、正德以后,南曲随着传奇的繁荣和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向东南地区转移,才逐渐兴盛起来,取得了与北曲并驾齐驱的地位。到了嘉靖、隆庆年间,以经过改造的旋律优美的昆山腔演唱的南曲,一下子风靡全国,北曲遂迅速衰落。

 

查看答案

仿照横线前句子的形式,另写两个句子,使之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