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像飞一样 立夏 “对了,岛上有汽车吗?”说这话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像飞一样

立夏

    “对了,岛上有汽车吗?”说这话的时候,我和阿龙正坐在一艘晃晃悠悠的小木船上。去蜈蚣岛的客船每周仅一班,我等不及,让阿龙花钱雇了一条小船。

    “哪有!”阿龙哈哈笑了,“本来就没有,现在更不会有了。”

  毕业后这些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从学生时代就无比向往的海岛。公司欲开发大型荒岛求生项目,需要一个岛,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同学阿龙。

    阿龙来自舟山群岛,是我们班唯一来自海边的同学。在他的描述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玉米粒似的随意撒在大海上,而他小时候居住的蜈蚣岛,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类、固定在礁石上的贝类、沙滩上爬得飞快的螃蟹、滩涂泥洞里探头探脑的跳跳鱼,还有岛上高高低低的石屋,渔船拢洋时码头上遍地白花花的鱼……这些场景从善于讲故事的阿龙口中讲出来,在我的脑中构筑了一个如梦境一般神奇的世界。

    阿龙接到我的电话就说:“你们可以去蜈蚣岛啊。”

    “拜托,我找的是荒岛,蜈蚣岛人丁兴旺,放百八十个人进去活100年都不成问题,还搞什么求生训练啊。”我笑着说。

    阿龙说:“唉,如今的蜈蚣岛,就一荒岛,你去了就知道了。”

    船一靠岸,果然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石屋建在山上,却不见人烟。阿龙说,岛上的人基本上都迁到陆地或者大岛上去了,现在只剩下几个老人不愿离开,还住在老屋里,他们的家人每周用客船送些吃的用的过来。

    环岛一周,我欣喜异常,这正是我想要的岛。可是走得人都快虚脱了。阿龙说,我带你找个地方喝口茶坐一会儿。就这样,我见到了阿优婆,老人70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我夸她屋子里的那些旧家具、院子里的大瓦缸……我确实从内心里喜欢这些老东西,怀旧又精致。她很健谈。一只小黑狗乖巧地伏在她脚边打瞌睡。阿龙告诉我,阿优婆的儿子在大岛上买了房子,但她死活不肯搬。阿龙指了指脑袋,说阿婆一辈子没出过岛,有点固执,是个老脑筋。儿子带来的新玩意儿全被她扔在一边,媳妇有一次烫了头发来看她,

也被她狠狠骂了一顿。所以现在儿子媳妇也不大愿意来了。我很惊讶,一辈子没出过岛,是我无法想象。是的,虽然阿优婆颇为热情,但我感觉得到,她不喜欢我的时装,我的卷发,我的眼影,我的口红。我也不喜欢她,不喜欢她的封闭,以及言语中对岛外世界的抵触。

    紧张的汇报考察之后,老板最后拍了板,我们的荒岛求生营地终于可以规划建设了,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联系好登陆艇运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卡车到岛上。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突然发现前面有个蹒跚的背影,是阿优婆。我下车,让她坐上我的车,想送她回家,然而她并不搭理我,漠然地转头便走。我开车继续前行,突然有个小黑点从路边冲出来,我一个急刹,吓出了一身冷汗。是阿优婆的小黑狗,冲着汽车吠叫。

    我从梦中惊醒了。没有海,没有阿优婆,我躺在宾馆的床上,远处传采几声狗叫。我再也无法入睡,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但那个蹒跚的背影让我久久难忘。我想,若我带着一大帮时尚的男男女女,打破这个岛的平静,对于阿优婆这样的老人会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我和阿龙来到阿优婆家,把我们在这个岛上想做的事,说给阿优婆听。我想,即使阿优婆不能理解,让她狠狠地骂我一顿,也能让我的心里好受一些。

    然而,阿优婆对我们说的似乎挺有兴趣。她说,这个活动好啊,海里全是宝,以前最苦的时候,我们岛上也没饿死过人。海里可以钓鱼,海边可以捡海螺,泥涂里有跳跳鱼、小螃蟹。人是饿不死的,就怕你们城里人吃不起苦。我得寸进尺,邀请阿优婆坐车去参观我们的求生基地,阿龙在一旁摇着头说,阿优婆从来没出过岛,也没见过汽车,她不敢坐的吧。但是阿优婆竟然同意了。她走到汽车前,小心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车身,脸上带着孩童般的好奇。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放下车窗,打开音乐,海风扑面而来。副驾驶座坐着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喜欢现代又时尚的东西,也喜欢阿优婆的那些怀旧又精致的老东西,但“我”却不喜欢她的封闭和对外界的抵触,由此可见,在现代与传统中“我”显得很迷茫。

B. 阿龙在小说中不可或缺,起着推动情节的作用。没有他,“我”找不到蜈蚣岛:没有他,“我”不会想到把荒岛求生的项目建在该岛上:没有他,“我”也见不到阿优婆。

C. “我”梦到自己邀请阿优婆坐车回家,但她漠然地离开了,就连她家的小狗也不友好,冲着“我”的汽车吠叫。这一梦境主要反映了“我”对开发“荒岛求生营”可能带来对岛上生态坏境的破坏的担忧。

D. 文中最后写阿优婆坐上了“我”的车,并开心地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下变化是趋势,谁都要坦然面对经济开发的浪潮。

2.小说的第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结合文本,试分析阿优婆认可我们的“荒岛求生营”项目的原因。

 

1.B 2.①写出了蜈蚣岛曾经的特点:景象神奇,人丁兴旺。②与下文蜈蚣岛成为荒岛形成对比,使行文有波澜,故事有起伏。③与阿优婆介绍“海里全是宝”在结构上相呼应,可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④有利于突出主题,让人深思曾经的古渔村在飞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如何走向未来。 3.①我尊重理解阿优婆,并好好地和她进行了沟通,使她对我们的项目产生了兴趣,从而没有了抵触情绪。②“荒岛求生营”能够让年轻人去体验她曾经的生活方式,从而让她获得了一种认同感。③“荒岛求生营”让阿优婆所看重的自然资源再次得以利用,她颇感欣慰。④我们规划设计的“荒岛求生营”是以锻炼城里年轻人吃苦能力、提升求生本能为目的的,而这些也是阿优婆所认可的。⑤阿优婆虽固守她的传统,但其实在内心也和年轻人一样充满着好奇,有渴望“飞起来”的梦想。 【解析】 1. A项“‘我’显得很迷茫”错误。C项“对岛上生态坏境的破坏的担忧”错误。D项“谁都要坦然面对经济开发的浪潮”错误。 2.本题解答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思考作答,一是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二是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从文本来看,第四段写的主要内容是蜈蚣岛在阿龙小时候的样子,景象神奇,人丁兴旺。这样就和后面再写蜈蚣岛的现状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古渔村在飞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如何走向未来的主题。 点睛:现代文阅读中段落的作用这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技巧。1、注重整体阅读意识:不管考查的段落是在文章的哪个位置,都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因为每个段落都是文章有条理的组织者,阅读时空缺一个段落都容易造成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失误。注重整体阅读是解答段落作用的前提。2、把握段落在文中结构中的作用: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从以下“六”看中入手:一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二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三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四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五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六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3、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例1中也可看出来)不管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在解答时都必须紧扣内容,明确文章主旨(议论文明确中心论点,说明文明确说明内容)解答。这也可以从以下“四看”中入手:一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二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三看是不是点明中心(议论文是引出或点明论题或论点,说明文是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四看是不是对主题的升华。4、把握一些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现代文段落的作用题有时是一些特殊的段落。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把握这种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可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不是交待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三看是不是揭示人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如人物描写的段落,作用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特征:如年龄、职务、经济等情况;刻画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等。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达方式段落的运用:如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段落的作用往往是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思想感情或点明文章主旨;议论文中的记叙语段的作用往往是充当事实论据;说明性语段的作用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3.本题可从最后三个语段中分析总结出阿婆态度的变化:一是我尊重理解阿优婆,并好好地和她进行了沟通,二是“荒岛求生营”能够让年轻人去体验她曾经的生活方式,从而让她获得了一种认同感。另外,我们所做的项目对资源的再次利用,以及阿婆内心的好奇心理等。 点睛:高考散文阅读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散文曾多次出现,从长远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也当会以散文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对广大学生是有好处的。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哪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倒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但即令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

    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合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辩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靠的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红楼梦》三十四回,王夫人在午睡时发现金钏儿与宝玉调笑,于是抽了金钏儿一耳光,同时不顾金钏儿的苦苦哀求,将她逐出大观园,一场风波过后,叙述者评论道:“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是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这段话读起来几乎是在为王夫人辩解,她的天性是宽厚仁慈的,她打了丫头并将其撵走,是因为金钏儿与她儿子调情,触犯了她“平生最恨之事”,但我们通过叙述分明看到,此事原本是宝玉先带头的,而王夫人当时只是在假寐,她完全听到了金钏儿与宝玉之间的全部对话,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但她仍然不发慈悲,因此尽管叙述者为王夫人辩护,我们依旧感到王夫人是不公正的,叙述者对王夫人的赞誉也是不可靠的,不足信的。那么是谁有意识地做出这种叙述安排,是谁引起我们对叙述者态度的怀疑呢?这个人就是小说的隐含作者。

    (摘编自罗钢《叙事学导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叙述者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是讲故事的人,它可以以“我”的名义出现,但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作者。

B.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若干个面目各异的叙述者。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只有乔叟一个,叙述者和作者是不能等同的。

C. 《棋王》和《孩子王》虽然都是“我”的叙述,但作品的内在证据显示,这两个“我”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D. 即便从文学作品中读出的那个叙述者恰如我们所了解的作者,也不能认为叙述者就是作者,除非作者自己公开声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而隐含作者是读者从作品中读出来的“作者”,实际上也是作者通过作品创造的一个虚拟的形象。

B. 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作品的叙述者同隐含作者“闹矛盾”,来暗示出某些叙述的不可靠。

C. 叙述者可以通过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叙述”行为较为明显地显示自己的存在,而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方式则要隐晦得多。

D. 正如在一部叙事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甚至多个叙述者一样,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隐含作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可以说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讲了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故事,却不能因此说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叙述者。

B. 叙述者不是作者,因此叙述者的立场未必就是作者的立场,而隐含的作者也不是作者,但隐含作者的立场却一般是小说文本的真实意图。

C. 小说中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形象只能由小说文本的内在证据提供,因此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红楼梦》并无意义。

D. 从驱逐金钏儿事件可见,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红楼梦》丰富的意义层次,同时也予以这部名著相当的阅读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位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说出漫画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学字必先练楷书。就像幼儿开始走路时,_____,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____: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只有_____,基础牢固,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怎样学习读本呢?不设计程序,不规定时间,同学们自由阅读,阅读要认真,每篇文章都要逐字逐句读懂,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都搞清楚,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重要的词句要细细领会。这样,反复玩味,就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文学欣赏上的愉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而且    接着    而且    关于    或者

B. 以便   但是    进而    同时    对      和

C. 因此   然而     /      而且    关于    以及

D. 为了   同时    才能    同时     /      以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