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议开始,小刘被要求首先发言,他没有话说,却又必须发言,只好搜肠刮肚,讲了五分钟,便草草收场,下台休息去了。
②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都是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关,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有着高学历、高职位,有的还收入不菲。
③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而是循循善诱,用如春风化雨般的话语对他讲述为人之道、做事之理,这奠定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④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约30 后,于11月18 日安全返回,这标志着中国距离建成航天大国又近了一步,真是大快人心。
⑤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⑥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就业情况的恶化,对此,大约90万就业人员都有切肤之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当内心失意、自感沦落的人遇到同样境遇的人的时候,即使双方先前并不认识,也常常同病相怜,而且往往会用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来相互安慰。
(3)在“隐秘聚会”中,组织以聚会为幌子,希望在推杯换盏中增进感情、拉近关系,以求日后彼此照应。这正像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 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 “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 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 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①,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②,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①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②芍陂(què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B. 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C. 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D. 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隋唐以后的官职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 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 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 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若谷公正廉明。补任长社县县尉时,有官员趁百姓交纳木材时索要贿赂,而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
B. 李若谷不畏权贵。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C. 李若谷性情率直。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D. 李若谷爱民如子。任并州知州时,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2)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徽 章
高军
他抬头看看妻子身上的制服,那左领口处的徽章,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的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
妻子身材苗条,穿制服显得温柔中不失威严,但她下班后着便装其实更漂亮。平时,妻子也是很喜欢下班后就换为便装的,这几天不知为什么,在家中一直穿着上班的服装。他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知道,检察官主要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妻子有时候也会在自己面前唠叨他的单位搞关口前移,查办、预防一起抓等创新工作,他听了也就听了,觉得都很正常。妻子有时也会笑他:“你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为了这个家咱可不能搞贪腐那一套啊。”他拍拍胸脯:“我走到这一步容易吗?你放心就是了。”说实话,这些年他也希望自己再升一升,对一些诱惑也摇摆过。但想到妻子的话,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一直平平安安过下来。
他知道,妻子对他一直很放心。否则妻子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生活中,妻子真正在乎的事情,从来不直接说。妻子相信他能把握好,更主要的是知道不直接说更能给他留有尊严。
妻子穿着制服不换,他劝她说这样太拘谨了,休闲一点的服装穿着会更舒服一些。妻子说:“不拘谨,不行那我摘掉徽章,不就和普通服装一样了?”说着,妻子真的摘掉徽章,用一块软布认真擦拭了一番,很随便的地放在电视机边一块小石头前,他看到斜靠在石头上的徽章仍然像眼睛一样直视着他。
又是几天过去,妻子每天回来总是先从制服上拿下徽章,习惯性地放在这块石头前。当妻子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他的心里再次咯噔了一下。
这块石头是前几天他到本县一个矿山检查时,矿长送给他的。当时他很警惕,坚决不要。他想千万别是什么贵重物品啊,那样岂不是要毁掉自己的前程?矿长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告诉他:“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如果是,哪里会随便放在这里,你看看这里面是含有豆粒大小的零星玉料,但不值得解剖加工,所以并不值钱。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几个玉石点的排列有点像北斗星的形状,没舍得扔就随意放在这里了。”他这才接过来,看了几眼,觉得是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夏天晚上会在小场院里一边乘凉一边听大人指点天上的星星,他记得当时大人说的名字叫勺星。回忆起少年时候的乡村生活,他感到对这块石头有了亲近感,于是矿长再次递给他时,就顺手拿回来随意放在了电视旁。
第二天,他安排秘书去找玉石部门进行了认真鉴定,秘书回来告诉他结果的时候有些吞吞吐吐,他生气地问:“怎么啦?实话实说就是了嘛!”
秘书告诉他,据鉴定,这块石头价值百万以上。他一下子呆住了,秘书告诉他,看着就是几个玉点,其实里面是很纯的一块好玉料,鉴定部门觉得这是特意加工而成的。
他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小心地拿上这块石头,让秘书陪他来到矿长的办公室。矿长正巧在,热情相迎。他们坐下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随意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临走时他才拿出那块石头告诉矿长:“我越看越不像北斗星的形状了,放在家里还碍手碍脚的,所以还是把它还给你吧。”矿长一愣,无奈地笑笑,接过顺手放进了垃圾桶:“觉得不像你直接扔了不就是了,还值得拿回来让我再费事?”他笑笑说:“谁的东西谁处理不就对了嘛。”
路上秘书不说话。他知道秘书心中存有疑惑,难道矿长真的会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随便当作一块普通石头扔掉了?
回到家中,妻子正在厨房做饭,他看到妻子今天已经穿上了便装,电视机旁也没有了妻子制服上徽章。吃饭的时候,他对妻子说:“在家中,你愿意穿制服就穿吧,我觉得那样显得更精神,特别是上面佩戴着徽章,还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好看的……”
(摘编自2016 年10 期《百花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前文写丈夫劝妻子在家里脱掉制服,结尾则写他劝妻子穿上制 服,首尾呼应,暗示出丈夫在妻子的警醒下,已经改过自新,不想再贪腐下去。
B. 第一段写主人公看到妻子的制服领口处的徽章像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表明他隐约意识到收受石头的行为是不妥的。
C. 妻子摘下徽章以后,把它放在了小石头前,小说写这个动作是“很随便地”,但其实这不是一个随便的行为,而是妻子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的。
D. 矿长把特意加工而成的价值百多万的石头,说成普通石头送给“他”,其实不怀好意——矿长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检举“他”,进而毁掉“他”的前程。
E. 小说中的秘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暗示出主人公“他”是个地位颇高的官员,同时这个人物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不至于显得单调。
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
3.小说以“徽章”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心深处有丰碑
于良
2016年4月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群……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李保国去世后,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李老师啥时候来村里作指导啊?”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内丘县岗底村农民杨会春,脑子转得有点慢。教苹果套袋技术时,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后来,杨会春成了行家,十里八乡的果农都请他当师傅。种苹果再加上技术服务,他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
翻看李保国教授生前的照片,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而不是书斋、讲台。
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 去年12月初,李保国正在邢台市做课题研究。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邀请他去村里作指导。本来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但面对邀请,他答应了下来。可是第二天一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随行的人员都劝李保国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李保国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过去,肯定都等着呢,还是绕道走吧!”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果农们大声说:“今天雾大,高速路封着,国道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道歉后,他就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个知名教授对山里的农民这么谦逊和气,让我十分震撼。
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这样奇怪的名字:“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等等。原来,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事情,又没有说清楚他们叫什么,所以李保国就先这么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指导。
35年来,李保国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
这两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李保国更忙了。很多地方慕名找到他,给他们的乡镇、村庄作规划。他能多去一个地方,绝不少去一个。
有一回,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我劝他说:“你这样干太辛苦了!”他说:“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
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像个“拼命三郎”。采访时见到他的遗物,十几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载着他奔波忙碌的行程。仅从2016年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7860公里。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然忙碌着……
是什么支撑他心系太行、立志扶贫、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操碎了心?是什么支撑他不顾病体、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是什么支撑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
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他们向往的好日子!
有如此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为民的百姓情怀,百姓又怎么能不爱戴他、不尊崇他呢? 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摘编自2016年6月13日《河北日报》)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的声音”一语,暗示出李保国平时与老乡们联系之紧密、感情之深,对农民帮助之多,以及农技水平之高。
B. “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表明李保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乃是依据各地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脱贫策略。
C. 本文开篇写人们为李保国办理丧事,结尾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前后照应,既暗示丧事办理完毕,又突出了怀念之情。
D. 倒数第三段以一组设问构成排比,引发人们思考,紧接着下一段用一句话进行回答,这句话单独成段,突出了李保国崇高的思想境界。
2.文中有很多地方列举数字,请就“35年、200多天、62天”“7860公里、4万公里”“28.5亿元3200万”等三组数据,分析它们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为了表现李保国的精神品质,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