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耽:耽误 B....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耽:耽误

B. 女也不爽,士贰其德   爽:过错

C. 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本来

D. 忧心疚,我行不来    孔: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A项,耽:沉溺。故选A。 点睛: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 (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心而志兮②寐③千万不复④伏清白以直兮⑤逆以我怀⑥足以汝身⑦固前圣之所⑧謇谇而

A. 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 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 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 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词与“勤心养公姥”中“公姥”词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B.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

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情

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⑥富于浪漫气息

A. ⑤②③①④⑥    B. ⑤③②①⑥④

C. ①④⑥⑤②③    D. ①⑥④⑤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倩(qiān)影  媛(yuàn)女  鹢(yì)首  袅娜(nuó)

B. 羞涩(sè)  蟋蟀(shuai)  啼(tí)唱  婆娑(shuō)

C. 陪衬(chèn)  瞥(piē)见  肋(lèi )骨  澄(dēng)清

D. 宛(wǎn)然  颤(zhàn)栗  氛(fēn)围  创(chuāng)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对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  “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梦境中回家有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

(2)描写这些梦境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3.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