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丈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的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张纯如是—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张纯如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2)①作为一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华裔后代,幼年深受父母的影响。②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录的稀少,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了解让她震惊。③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理解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④揭露战争的罪恶,唤起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3)①求真务实。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②严谨认真。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③勤奋努力。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④淡泊名利。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⑤勇敢执着。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4)观点一: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①张纯如执着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②付出实际行动,努力让人们相信历史的真相。张纯如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③以史为鉴,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像张纯如一样,勇于反对各种暴行,坚决抵制一切宣扬暴行的活动,并且付诸行动,维护和平。观点二:那些杀戮者和侵略者要勇于反思改错,不要企图掩盖历史的真相,篡改历史。要用实际行动向过去诚恳道歉,坚守人性的良知。①正视历史,不要掩盖战争的罪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淡化历史。②为历史负责,对过去的杀戮行为做出最真诚的反省。用实际行动扼杀暴力行为的萌芽。③坚守良知,当今世界和平是人之所盼,是大势所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不会拥护邪恶狭隘的杀戮。(8分。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若把两种观点糅合在一起回答,亦可。) 【解析】(1) 试题分析:A项“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说法不符合文意。文本表述为“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可见是那个物质社会逼年轻人奋斗赚钱。C项“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文章当中并没有提及。D项“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不符合文本表达。“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可见《拉贝日记》是在“今天”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主要是“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还有就是童年时父母的影响,她认为“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有严谨执着,求真务实。“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从这些介绍中可以总结的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面对这样的问题,张纯如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还原历史的真相。为此她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 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学生也要以维护和平为己任,勇于反对暴行,坚守良知。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2)                                ,镜中衰鬓已先斑。

(3)越王勾践破吴归,                              

宫女如花满春殿,                              

(4)《逍遥游》中,指出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5)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      ______ 。

(6)《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②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②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诗前两句从正面描写乡村生活的宁静,写诗人摆脱仕宦生活回到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

B. 前四句描写诗人的身心俱静,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 中间四句写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这是以心灵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灵之“静”。

D. 后四句描绘乡村生活的喜与忧,为庄稼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而喜悦,为辛勤劳动毁于一旦而心怀恐惧,可见诗人心灵并不宁静。

E.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发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 专指降职。

B. “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 “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 “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和宫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

B. 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败敌军。

C. 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好事。

D. 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龟兹,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宗教的传播,留下来的是文化和艺术的永恒。外来却扎根于中国文化的佛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在其沿丝绸之路向龟兹传播的过程中,汇聚了来自两河流域、南亚次大陆和地中海文明的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同时,佛教的回传,又给龟兹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这种多元性的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给龟兹画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激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融合发展,创造了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中,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释和展开。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既基于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也源于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佛教故事画内容之丰富,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其艺术风格分为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其中,龟兹风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并创造使用了独特的菱格装饰构图形式和凹凸晕染法。凹凸晕染法凸显了人体的立体感,人物线条如“曲铁盘丝”。这种产生于西域的独特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龟兹石窟中心柱窟的主室券顶中脊壁画,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在那里,常常有日天的形象——佛教中的天界诸神之一,掌管着太阳的运行。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王者造型显然是受到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形象的影响;而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更有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影子。在龟兹壁画中还出现有作为佛教护法神的双头金翅鸟形象,以及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流行的联珠纹饰,这深刻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出现,也明显地揭示出佛教艺术回传的历史轨迹。如同本生故事中的粟特商人形象呈现出中亚地区商业文明的印迹,身着各种服饰、形态多样的供养人绘画,也反映着多元文明在龟兹地区的和谐共存。

跨民族、跨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成为龟兹石窟艺术的重要特征,既反映出龟兹文明的开放和文化自信,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融通和共荣。沧海桑田,多元荟萃的龟兹石窟艺术在延续了五六百年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西邻新疆东境的敦煌石窟艺术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一枯一荣间,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选自徐永明、苗利辉的《从龟兹到敦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响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佛学,在传播过程中,留下了文化和艺术的永恒,最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B. 佛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汇聚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在回传过程中,又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

C. 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是多元性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D. 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了石窟艺术三位一体的格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是由于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

B. 龟兹石窟壁画的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

C. 龟兹石窟壁画的龟兹风是在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而形成的。

D. 产生于西域的凹凸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天的形象的艺术表现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B. 王者造型、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以及双头金翅鸟形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C. 龟兹石窟艺术的衰落、敦煌石窟艺术的繁荣,充分证明了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D. 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壁画中的出现,明显地显示出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的历史轨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