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____________。

A. 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 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C. 大学应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D. 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语境,侧重点应该落在“新”字上,不应该“新、旧(基本职能)”并行,所以C项应该排除;然后再看“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 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这两句话的逻辑顺序,“发挥……作用”是手段,“实现……传承”是结果,而A.D都把这种逻辑关系颠倒了,排除A.D。所以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老百姓上访,不如让干部下访。干部走下去,群众满意度就会提升上来。工作做得好不好,干部都不能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C. 中国建造航母,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这些伪造的网络文章之所以得到广泛阅读和转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文本结构暗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由于这个班学生基础很差,为了让他们能够跟上进度,班主任经常对这些学生耳提面命,希望能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B. 他平时加强各种训练,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军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

C. 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D. 凭着顽强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苦心孤诣,赵忠贤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E. 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切实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让处于箪食壶浆生活境况的困难户尽快地脱贫致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认为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难以入耳,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听到琵琶曲的喜悦心情。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A.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 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 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