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
因为常有同学丢失物品,四川某高校保卫处决定收取“失物招领费”,同学缴费后可领走自己丢失的物品。根据丢失物品的贵重程度,缴纳费用在5到20元不等。该笔款项将用以奖励拾物上交者。这一做法引发了社会争议。
校刊“校园新闻”专栏特邀你就此事发表评论,请你针对此事作200字左右的点评。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请回答小题。
声音的态度
我是一支柳笛。我还记得,在我成为柳笛之前,刚从柳树身上被折断的那一刻,疼痛,眩晕,夹杂着从一种形态走向另一种形态的隐约期盼。春风里,有一个人向我伸出了手,于是我从若干柳条中被分离出来,我的生命成为具体的一截。那个人把我捧在两手间,反复揉搓,直到骨肉脱离,他把骨头抽了出去,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我的唇,用刀片刮掉绿皮层,露出新鲜的汁液,才含到嘴边开始吹奏。笛声婉转,悠扬,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安慰。那个时刻我是多么激动,原本以为走过漫漫冬夜,我有幸参与了他们对春天的表达。后来我才明白,我只不过是若干柳笛中的一个,他们在踏青游玩的过程中临时动了念头,随手把我折断,制作了这个柳笛。我的命运在不经意间被别人彻底改变,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出悠扬的声音。当我还是一支柳条随风飘扬,不曾料想我的体内竟然藏有这样一种声音,整个漫长的冬天,面对寒冷,面对荒凉,我是沉默的,当我终于开口,发出的声音居然如此优美和婉转。在有些时候,我觉得优美是不道德的;在另一些时候,我又觉得它是生命中的一份超脱和尊严。面对春天,应该更多记起的,是春天之外的季节,是季节之外的日子。我不知道哪个我才是真实的我。天空下,我与另一个我不敢相认。
最悲哀的是,我的骨头被他们抽走了。我的体内空空荡荡,我的空空荡荡的身体被声音占领。倘若我的皮和骨头依然血肉相连,就不可能被声音穿过。
他们对着我吹奏,在河边,在柳树下,在空旷的山野,柳絮飞扬。我不知道,柳树听到这个声音会有什么感想?我不知道,这个声音是我发出来的,还是他们的声音通过我传递出来的?我的身体被声音穿过,成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声源。春天的萌动里,柳絮在风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它们并不知道应该落定何处。当天空飘满柳絮,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之轻。我不是一个通报春天的信使。然而他们说是。他们赋予了我这样的意义,我对我的意义一无所知。后来,从柳絮的纷飞中,我看到一棵柳树与人类之间的某种共同的东西,就是轻。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接受这个轻的现实;这份来自现实的轻,让我的心如此沉重。作为柳条,我曾是下垂的,像一株成熟的麦子。
春天是短暂的。在我还没有明白春天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春天就结束了;在春天还没有结束的地方,我的作为柳笛的生命已经提前被结束,或者更坦白地说,我的生命其实只有那么短暂的一天,在他们踏青郊游的时候,我被反复地吹响,等他们回到日常生活,我就被搁置在抽屉里。我被关进抽屉,很快就被遗忘了。我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命。我为那些婉转悠扬的声音而羞愧。当我还是一支柳条的时候,我知道那些漫长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这个短暂的春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走过多么遥迢的距离才来到这里。我不是只爱慕春天。当我按照别人的方式述说春天,春天是与我无关的。其实我更懂得的,是另外的季节。对那些另外的季节,另外的人,我的心里怀着更深的牵挂。
我在河边默默生长了若干年。那年冬天,河边的田地也被征用了,一个人把自己吊在柳树下,像一根孤孤单单的柳条垂在那里。柳树下堆满了哭喊声。再后来,有人在柳树下谈论这个事件,那是我听到的另一种声音,完全与心灵无关。
柳树边的那片土地被征用以后,盖起了楼房。柳树的枝杈间安装了一个喇叭,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喊话,不知道究竟喊了些什么,只知道每天都在喊,喊。
关于春天,关于季节,我有话要说。你们听到的,其实仅仅是他们的声音。我的喑哑里,有对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的眷念。当我从柳树身上割裂下来被制成柳笛的时候,我并没有来得及看一眼柳树身上的伤口。我的被选择,在柳树身上留下又一道创伤,她刚从冬天走过,本来就已伤痕累累。柳笛是柳条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柳条是柳树的一部分。我很短,我来自一棵树。
作为一只柳笛,我的更多的日子其实是属于沉默的,没有人相信我深爱着我的这份沉默。是那个人,让我变成现在的样子。他早已忘记了我。他的心里装着更多看似重要的事物,并没有给我留下一个狭小的角落。我只是传递过他的声音,从来不曾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我注定属于抽屉,属于被遗忘和被遗弃。即使腐烂成泥,我也会永远铭记我的前身,作为柳条的存在,作为柳树的存在,作为大地的存在,以及,此后作为泥土的一部分的存在。
这样的一份遭遇,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一生一世,什么才是一生一世中最重要和最美好的事物。我已腐化成泥,开始新一轮的存在与成长。我相信生命是神秘的,不管遭遇什么,她永远生生不息。在新一轮的成长里,我知道我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自己,该怎样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爱。我会告诉所有人,我曾走过的一切,看过的一切,以及试图说出的一切,它们是一粒尘土的翅膀,是一缕扎根的烟。
(节选自王月鹏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冷静地讲述柳笛的骨头被抽去的过程,是为了介绍它的制作方法。
B. 柳笛对春天是充满了向往与喜爱的,只是有些遗憾于春天的短暂易逝。
C. 吊死人的柳树下“与心灵无关的声音”与“堆满的哭喊声”形成了对比。
D. 柳笛终归尘土,对自己一生一世的苦难感到无奈,只好以生生不息自励。
2.文章中说“天空下,我与另一个我不敢相认”,请结合文意说明两个“我”分别指的是什么,并分析为什么“不敢相认”。
3.作者从以第一人称写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4.请结合全文分析,柳笛对由自身所发出的声音在态度上有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垃圾分类除了要有“不放错”的智慧,还需要一点“不怕麻烦”的精神。就厨余垃圾的回收来说,很多人习惯用塑料袋把垃圾装起来,整袋扔进垃圾桶……请注意,塑料袋不属于厨余垃圾,装厨余垃圾最好使用容易自然降解的废纸,或者将垃圾倒进垃圾桶,装垃圾的袋请转身放进可回收垃圾桶。
那些可回收的废纸,往往也不能简单地扔进垃圾桶。例如我们常见的像利乐包装这样的装牛奶的纸盒和纸袋,里面残留的液体会对垃圾回收造成很大影响。在日本,人们通常会把它洗净、晒干、压扁才能作为可回收垃圾。回收后的利乐包装可以做成文具、桌椅和建筑材料等,用途多多。如果这些包装混着各种牛奶、饮料、油污,增大回收成本、降低利用率不说,简直就是断送了这些“宝贝”重获新生的前程。
还有一类我们不太喜欢的“日常用品”的再回收过程也有点繁琐,那就是药品。在德国,过期药品的分类非常严格,纸盒、玻璃瓶等包装可以回收,放入黄色可回收垃圾桶;过期药品捣碎用纸包好,放入灰色特殊处理垃圾桶,专门销毁。所以,过期药品属于特殊垃圾,整瓶扔进一个垃圾桶也是一种分类不当的行为。此外,有些垃圾出于卫生方面的原因,也需要格外注意,例如用过的卫生巾、宠物草垫、膏药、绷带、止血塞、动物粪便、药棉和药棉棉杆、尿布。如果随意丢弃,它们散发到空气中的各种病原生物、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简直就是低等级的定时“生化武器”,可能危害人民的健康。
说了这么多,虽然听上去有些麻烦,其实都是些举手之劳。垃圾分类并不仅仅是贴在墙上的口号,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改变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简单做起。下次,当你手中出现一件需要扔弃的垃圾,多花两秒想想它应该放在哪里,哪怕只是把干的垃圾和“汤汤水水”的垃圾分开,也会有利于变废为宝。
1.下列最适合做材料三的标题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智慧多
B. 垃圾分类有点“繁”
C. 为了资源和环境
D. 垃圾分类的方法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处理的好处。
材料二
意大利机器人“Dustbot”其实是个分类回收垃圾桶。它虽然长得很萌,行为却是很严谨的。意大利的垃圾分4类:玻璃、塑料、纸张和厨余。如果你一不小心放错了类,是会被Dustbot拒收的。
当然,Dustbot只是一个尝试性产品,最初设计的目的是到那些卡车去不了的小巷子里收集垃圾。2009年在意大利投放试用的也只有两台而已。两年过去了,Dustbot的故事再无下文,垃圾分类仍然是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
事实上,世界各国在处理垃圾、尤其是垃圾分类上所做出的努力远远不止研发一个机器人这么简单,更庞大的系统比比皆是。譬如,在斯德哥尔摩的汉马贝滨海新城(Hammarby),垃圾筒简直是无底洞——无论你扔进去多少垃圾,都不会满溢。而且,就算你在垃圾筒旁蹲守上一年,也逮不住一个收垃圾的人。原来,此区采用的是垃圾地下自动收集系统,类似一个巨大的地下吸尘器,垃圾们在“吸管”中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奔向垃圾收集站,速度媲美地铁。
与传统方式相比,这套垃圾自动收集系统效率更高:在垃圾量正常的情况下,用传统方式收集垃圾需要用150个小时,而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仅需1.4小时,其效率是传统方式的100多倍。当垃圾量多时,这套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1小时就能处理传统方式耗时400小时才能处理的垃圾。
当然,这套系统是完全建立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的。只有垃圾在投放时分类明确,系统对垃圾的后期处理才能高效。事实上,瑞典传统垃圾分类为14类,而自动收集系统的分类则为7类。
说到垃圾分类的源头——民众自发分类投放,日本堪称世界上规则最为严苛的国家。整个分类系统令人叹为观止:基础分类为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分类,每个子分类又继续分为孙分类……简直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例如横滨市,垃圾类别为10类,政府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口红属“可燃物”,用完的口红管则属“小金属物”;袜子一只属“可燃物”,两只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洗过、晾干”才属“旧衣料”,否则又是“可燃物”……这还不算烦,德岛县上胜町的垃圾细分到44类,保证你每扔一次垃圾,都要受到极高的智力挑战。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推行垃圾分类和处理上已经做出了各种探索和努力。
B. 意大利机器人Dustbot的故事再无下文,可见当初的设计理念是错误的。
C. 汉马贝滨海新城的垃圾桶简直是无底洞,是因为其垃圾收集站足够庞大。
D. 日本的垃圾回收做得很好,是因为其民众的智力水平能够应对规则的挑战。
材料一
一条与鲸鱼有关的新闻,刺痛了所有人的双眼。在挪威西部海岸,人们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鲸鱼,搁浅在海岸的沙滩上。当地科学家赶到现场时,这头痛苦的鲸鱼已经无法挽救,只能对其实施安乐死。然而在对鲸鱼进行解剖,以探究搁浅的原因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条鲸鱼的胃里没有一点儿食物,却被30个塑料袋塞满,其中最长的塑料袋,长度甚至达到了2米半!
除了鲸鱼这种体型大、靠吃浮游生物为生、一不小心就吞一堆塑料袋的生物之外,其他海洋生物也深受困扰,比如好奇心很重的海豚,和眼神不好、爱吃水母的海龟,等等。绿色和平组织2016年8月25日发表报告指出,全世界每秒钟有超过200公斤塑料被倾倒入海洋,累计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留在海洋当中。
马里亚纳海沟,是人类栖居的地球上最深远的神秘之域。这个深度达10911米的深海海沟,比陆地表面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要多出2000余米。这里距离我们人类生存的世界太过遥远,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神秘的一片“净土”。然而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生物体内,竟然发现了早已被禁止使用的化工原料 ——PCBs(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由于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热性及电绝缘性能,自二十世纪初被人工合成后,广泛应用于工业制成品。但也正由于它具有的特性,所以无法被大自然降解,只能通过焚化、辐照、化学降解等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的方式进行分解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多氯联苯是一种致癌物,1968年及1979年,日本及台湾分别出现因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而导致的大规模人类中毒和死亡事件,这两起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一起,位列“二十世纪十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
多氯联苯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会导致人体数十种以上的病变,且会经由母体胎盘或哺乳传给下一代。孩子在长大之后,则可能出现智力与体力发展迟缓等现象。绝大多数的受害者历经数十年,身上仍残留排不出去的毒素。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发现的多氯联苯残留,很可能是随着动物尸体以及一些塑料垃圾漂流并沉到了海沟深处。而很多生物在觅食时又会吃掉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而科研人员从深达10047米的克马德克海沟(Kermadec Trench)的深海生物体里,也发现了同样由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残留。这两个海沟之间的距离,超过了7000公里。
下列对于材料一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海洋生物诸如鲸鱼深受塑料以及其他人类废弃物的困扰。
B. 多氯联苯无法被大自然降解,目前的分解处理法必然会污染环境。
C. 克马德克海沟发现的多氯联苯残留是海洋生态循环恶化所致。
D. 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可能超乎我们的认知,甚而危及人类自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阁夜[注]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晚年的杜甫寓居夔州西阁。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1.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首句点明时间,在一年将尽的岁暮季节,隆冬日短,太阳和月亮此落彼起,匆匆交替,仿佛在催促着短暂的白天赶快消逝。
B. 次句中,“天涯”指偏处西南一隅的夔州。“寒宵”点题内“夜”字。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C. 颈联从听觉角度写阁上所闻。“野哭”一句,写诗人在阁中遥闻野外传来哭声,由此联想到蜀中战事不断,生灵涂炭。
D. 尾联中,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和跃马称帝的公孙述,现也均已化为黄土,令人心生感慨。
2.本诗的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诗句。
3.杜甫这首诗情感十分丰富,请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