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要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 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公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C. “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 男子20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17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 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迎接他。

C. 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 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在世间流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

 

1.D 2.D 3.B 4.(1)下诏令贺拔胜出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得分点:牧、谓、之各1分,句意2分) (2)(贺拔胜和卢柔)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得分点:赢、秋霖、馁各1分,句意2分) 【解析】《周书•卢柔传》,作者:令狐德棻,朝代: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题主要结合“孝武西迁”“东魏”“梁”等地点的变化,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项女子15岁行笄礼。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邀”的意思是半路拦截。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牧”译为任刺史,“谓”译为认为,“之”译为到。(2)补充句首主语(贺拔胜和卢柔),“赢”译为背着,“秋霖”译为秋雨连绵,“馁”译为饿。 参考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彧见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以卢柔为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劳存问,并送给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带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是张先生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①,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贴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但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可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How to gain a Husband and keep him)。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我全看在眼睛里。吓!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

当时张家这婚事一场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注】①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 张太太三人等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  贪财导致了相亲失败。

C. 张小姐一开始还对方鸿渐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非议他。

D. 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相亲路上初见外套,麻将桌上惦记外套,最终买到外套,情节紧凑,趣味横生。

2.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1.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 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 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 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 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 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 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 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网络文学以全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姿态,成为当前文学活动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然而,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并没有引起当下文学批评界的足够重视,当前的文学批评并没有完全参与到网络文学的整体创作活动中。这种缺席,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文学少了一面不得不照的镜子。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呼唤着文学批评的积极介入。尽管网络文学拥有传统文学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但是其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影响下,网络文学创作缺乏经典意识。随意复制、拼凑的情况愈演愈烈,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四五部、三四百万字,文本结构单一、内容格调低下、语言粗糙直白的现象屡见不鲜,优秀作品更难得一见。另一方面,在文学生活实利化的生存氛围下,一些网络文学的作者要么专心于表现纯粹的个人私欲,要么致力于表达虚拟的玄幻世界,要么醉心于虚构架空的历史传奇。在点击率的步步攀升中,宽广深厚的现实生活,丰富独特的民族精神,至诚至善的人伦情感等内容却稀疏甚至缺失,许多网络文学最终沦为缺乏审美品格和精神内涵的文字垃圾。这种情况下,广大读者需要文学批评“别裁伪体”,而广大网络文学作者也需要借助文学批评进行反观和促进。

然而,目前网络文学批评基本是缺失的。一方面,伴随网络文学创作产生的网络文学批评却没有形成真正的批评理论,随意性、在线性、娱乐性和炒作性等等使网络文学批评无力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持。网络文学创作一直是在批评滞后和话语失范的状态下发展的。另一方面,虽然传统文学批评在理论方法和话语方式上是完全成熟的,但是传统文学批评却是在传统文学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学创作的。尽管网络文学具有传统文学的基本特性,但又是与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因而,传统文学批评并不完全适合于网络文学创作。正是由于网络文学批评的不成熟性和传统文学批评的不适用性,使网络文学创作处于前后失据的状态中,并进而形成了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那么,如何强化对网络文学的批评呢?其一,促成传统文学批评和网络文学批评的融合,形成适合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批评理论。要打破传统文学批评和网络文学批评之间的壁垒,鼓励从事传统文学批评的理论家、批评家从事网络文学批评,把网络文学作品纳入自己的批评对象,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新已有的传统批评理论,形成全新的可以适用于网络文学创作的通用化的文学批评理论。其二,更新传统文学批评话语,建构多样化的文学批评方法。传统文学批评话语是对传统文学创作的总结,有其相对的稳定性,而网络文学一经产生就显示出了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点。在对网络文学的批评中,就不能固守已有的陈旧话语,而是要针对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建构起更具适应性的网络文学批评话语。其三,加强网络文学批评的理性色彩,也注重网络文学本身的特质。在“灌水式”和“板砖式”的娱乐化批评之外,网络文学批评的文本既要深入浅出,让读者接受,又不失理性和深度,从而形成对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双重影响,构建作品、阅读与批评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网络文学呼唤文学批评》 郭国昌)

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当前网络文学已迅速崛起,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文学批评界的足够重视。

B.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样,它的健康发展也呼唤着文学批评的积极介入和促进。

C. 当前网络文学虽然发展很快,但最终它们都沦为缺乏审美品格和精神内涵的文字垃圾,   这是很让人痛惜的。

D. 网络文学是个新事物,它拥有传统文学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优秀的作品更难得一见。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强化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具体方法”的一项是(    )

A. 针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不成熟和传统文学批评的不适用这个情况,我们要促成传统文学批评和网络文学批评的融合。

B. 网络文学批评没有形成真正的批评理论,无力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持。网络文学创作一直是在批评滞后和话语失范的状态下发展的。

C. 如果从事传统文学批评的理论家、批评家把网络文学作品也纳入自己的批评对象,这样会大大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D. 在对网络文学的批评中,我们更新传统文学批评话语,建构多样化的文学批评方法,不能固守已有的陈旧话语。

3.下列关于上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批评不应在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缺位,如果缺位了,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文学在发展中少了一面不得不照的镜子。

B. 本文既论述了网络文学的缺点,又阐述了强化对网络文学的批评的具体方法。

C. 在对网络文学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批评文本的写作既要深入浅出,让读者接受,又要不失理性和深度。

D. 因为当前传统文学批评在理论方法和话语方式上是完全成熟的, 所以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以及网络文学作品、阅读与批评的良性互动都会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年华罗庚不仅对数学感兴趣,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阅读文学大师胡适的《尝试集》,并分享读后感。华罗庚对该书扉页的胡适题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提出质疑,他认为首句的“尝试”是说从来就没有尝试一次就成功的;尾句的“尝试”则是强调自古成功都在于不懈的尝试,两者含意不同,因而胡适的“尝试”并不能构成对陆游的“尝试”的反驳。这篇读后感也赢得了老师的赞賞,认为华罗庚的文章不落窠臼。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一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