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③古人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___________”,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了当时的作者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④李清照在《醉花阴》中,下片暗写菊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析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该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1.试分析上片在描写景物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2.下片中的“浮生”一词,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请简要评价苏轼在诗里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北山居记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①也。
湖府经历②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旼则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櫂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旼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③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有如伯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④之思。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注】①罍(léi)洗: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②经历:官名,职管出纳文书。③鞅掌:繁忙劳累。④魏阙:朝廷的代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B.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C.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D.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君子,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硕鼠》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对统治者的称呼,在《采薇》一诗中指将帅,在本文中指才德出众的人。
B. 《楚辞》是指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作的想象丰富,情感浓烈,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作品集。因为屈原是楚国人,所以取名为“楚辞”。
C.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 《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另一首叙事诗《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建议伯旼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的念头,多一些为朝廷做事的心思。功成名就后再辞官回到水北山居养老,过潇洒从容的生活。
B. 作者认为伯旼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不因为出仕或退隐改变心志,贫贱不能令其恐惧,富贵不能令其自满,操守始终如一,从而超越众人成为名臣。
C. 作者认为伯旼的行为值得商榷,作为一名地方官,身负一方百姓的重望,不能耽于山水之乐。
D. 作者认为古之君子身在朝市,心在山林;今之君子身在山林,心慕朝市。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旼就是古之君子。
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的目的,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 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 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起着决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 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 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D. 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的得出,源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
B.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向内核心内容层面的展示。
C. 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 《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但是却对一些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于去做。事实上,先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