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担心被警方发现,戴某煞费心机,把烟花爆竹分别藏在3个地方,但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②当下,深圳版图已经形成了四大新区鼎足而立的格局,然而,龙华新区因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及发展现状 ,在四大新区中自成格局。
③近日,一则张家界海市蜃楼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他们纷纷感叹其景象像仙境一样虚无缥缈。从图片上看,真的有种仙境之感。
④一辆三轮车的前轮突然脱离车体瘫痪在路中央,危险即将发生,好在交警伸出援手化险为夷。
⑤降央卓玛演唱了8首歌曲,这些草原歌曲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洋溢着浓郁的亲情、友情,让歌迷们尽情的回味草原风情。
⑥骆驼考了全省第一,却因残疾被辞退。我们虽然同情他,却没有办法;而他从容不迫,看不到一丝沮丧的样子。他站在打饭的队列中,不时有人扭头看他,可他置若罔闻。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他在面对四面竹树、寂寥无人的环境时的感受。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就会像刘义隆那样,虽有“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逃失败的结局。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①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在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结句发出了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愈来愈深厚。
E.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①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敕召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废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 / 谘议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B.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C.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 / 诏诰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D.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以选 / 复为中书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做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做的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 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 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 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是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忌酒。
B. 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 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 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聂 耽
聂鑫森
聂耽退休了。
他的家嵌在古城一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小庭院是祖产,安静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所以他不去住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小庭院位置好,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出巷尾就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之类事,往往由他夫人去办,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夺得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宣布聂耽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巷子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国人对名人的一切,素来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每天拉几回尿、打几个喷嚏都津津乐道,所谓“追星族”“铁杆粉丝”是也。
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矗着,一动不动。
不同的是,休息日,常有青年工人来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喜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悄悄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
他们坐进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有人飞快地跑过去查看,果不其然。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重点写了聂耽退休后的生活,中间插叙了他临退休时参加全国技能决赛夺冠的一件事,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个性鲜明。
B. 聂耽不喜交际,从不与人来往,生活封闭,但富有爱心,他能敏锐地听到痛苦的蝈蝈的哀叫,还把奖金全捐给“爱心救助工程”。
C. 刘聪跟踪聂耽的描写生动而有诗意,借刘聪之眼,读者看到了聂耽听力的神奇,明白了他成功的诀窍,这样写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D. 结合全文来看,聂耽先天耳朵大,家中又有一个安静自在的小院子能让他训练听力,倾听自然界的声音,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2.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这句话,既是理解聂耽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的挣扎
公元2010年,在长城、黄山、珠穆朗玛峰等100个中国最美的地方之外,又增添了一个中国最美的书店:南京先锋书店。
可是,只在一瞬间,先锋书店就“粉身碎骨”了。醉酒之徒驾车直撞了进来,先锋书店两扇玻璃大门被撞得粉碎,书架支离破碎,一片狼藉,书籍伤痕累累,面包车也撞得像根麻花,两个酒徒重伤,被抬着住进了医院。
钱晓华的心,比酒徒伤得更厉害。他哭了。
因为,他路上见到了儿时的伙伴阿丁。阿丁是个讨饭的盲人,他在南京的天桥下忧伤地拉琴,乞求人们施舍一顿饭钱。阿丁的妈妈、姐姐从小就是瞎子。他想向阿丁施舍,可是,智慧和善良在大道上哭泣,命运却还在捉弄他!酒鬼的冒失令他一辈子愧疚阿丁。
开这个书店真是个磨难。
1996年寒冬,书店第一次是安在临时搭建的17平方米的白铁皮屋子里。书店名字叫“先锋”,人也在“先吃风”。他坐在门口守店,跟走在风雪里没什么两样,严寒肆虐,冷嗖嗖一片,骨头都打着颤,手脚冻得都能见到里面的血肉,每到夜晚,太平南路商业一条街就剩下书店的灯还在雪光中闪亮。凌晨步行回家,回头看不见一个行路人,只有一串串脚印,满载一轮月光,一直把他心中沉淀的孤寂搅得沉渣泛起。何时才见朝阳啊!
不到一年,铁皮屋子因为拆迁而被迫转移。
一而再,再而三。
“先锋书店走过13年了,我经历过失败、挫折、痛苦和煎熬。我曾想过放弃、想过自杀!”好在,书店对面的圣保罗教堂的钟声响了。钟声总是为他打开心路。
他就就着钟声去再开书店,去看书、听音乐、回忆、落泪。对他来说,流泪是最快乐的,因为流泪帮他排毒。
他最终把书店装潢成“教堂”。今天,他引申道:“我的工作就是我的信仰,书店便是纯粹的地方,容纳圣洁的灵魂。我的书店在装潢方面引入了教堂的风格,将这种风格融存为心心相印的信仰。”
阿丁是钱晓华的参照系。因为,他差点连阿丁都不如。
钱晓华至今户口还在金坛农村。他19岁就在罗村乡政府做通讯报道员了,而且写的新闻还在全国、全省获过一等奖。到金坛纺织厂当了3年秘书,又进了南京大学作家班。因跟后来上台的领导合不来,他被迫回老家谋出路。
第二天,钱晓华就从亲戚那里借了几百元钱,迈上了做茶叶生意的旅程,因为钱晓华家里承包了茶园。可惜,茶叶生意做到最后也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生计无着。
这时,失魂落魄的钱晓华碰到了阿丁,阿丁从九岁开始每天要将讨回的米粒晒干,每隔一周送回家给盲瞎却在操持农活的母亲和姐姐充饥。这让钱晓华羞愧无比。“盲瞎的阿丁尚在养活家人,我要向阿丁学习!我怎能让铁骨铮铮的老父亲再为我流泪!”钱晓华放开胆子想:有什么能够把我的生活道路也镀上一层金色呢?唯有书!自己学的中文,每一本书都是我的阳光!被书环抱的感觉很温暖。是不是开个书店?
于是,落魄的钱晓华孤身一人流落南京街头。他像阿丁一样寻找。
终于找到一处不起眼的白铁皮屋子,不大,但起的名字口气却不小:先锋!
经历多次磨难之后,终于有了现在的最美书店——先锋。
(选自《人物通讯》,有删节)
相关连接:
①钱晓华,南京先锋书店老板。1964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先在工厂工作,后曾就读于南京大学作家班。1993年开始下海经商,1996年创办先锋书店。——百度百科
②南京先锋书店自创立以来探索出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书店经营模式,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其为读者打造的建筑之元素、宗教之情结、人文之关怀的书店阅读空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读者的聚集,使其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它被南京市民评为十二张文化名片之一。
2014年,英国BBC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南京先锋书店名列其中。201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全球十大书店之一。系亚洲唯一入选书店。——光明网
③这么多年,钱晓华一直追寻着他的梦想;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充满爱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自我、有信仰的人。尽管图书已经进入了薄利时代,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社会人文理念,他卖的不是书,是在倡导一种文化。——好友李大鹏说钱晓华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是“‘最美’的挣扎”,“最美”一语双关,即指钱晓华创办的“最美”书店,又是对钱晓华在创业历程中百折不挠精神的概括和赞美。
B. 这篇人物通讯体现了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作者匠心独运,叙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体现了“文似看山不看平”的创作规律。
C. 文章提到钱晓华“学的中文”,进过作家班,还获过新闻创作一等奖,这为他以后选择书店事业、推广公民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 钱晓华的先锋书店被誉为“最美书店”,不是因为它建筑的规模宏大,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推广的不是书,而是公民文化。
2.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描写“阿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为一个创业青年,钱晓华有哪些杰出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