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中秋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中秋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常以吃月饼、赏明月、放天灯等形式,来表达自己期盼“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思维导图式的图文转换题,解答此题,首先观察图形的构成部分,然后再按照顺序进行描述即可。例如这道题主要介绍中秋节的习俗、时间和意义,答题时,只要把思维导图上的内容转换成文字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处不超过12个字。

作为研究者,①________。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通和创新的起点何在?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②____________。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③_____________,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源离不开质疑和批判。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需要静静,最好的去处是到个庙宇前的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百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 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 这石头被阳光雨露漂白磨光了

C. 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D. 这石头是被这阳光和雨露漂白和磨光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是的是(    )

A. 我们对主权之所以看得更重些,原因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地入侵的缘故。中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往往是最为敏感。

B. 科学界经过长期的研究证明,在过去40年的全球变暖期间,无论是接近地表的地下水,还是深达大约60米左右的地下水,它们的温度都明显上升。

C. 随着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科本源无疑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D. 在新的历史时期,反腐能够阻碍公务员违法犯罪,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建设廉政的法治环境是避免腐败滋生的规范动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局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刘先生不解,问其该车高压油泵的损坏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使用不当,但这位工作人员  

②他站在明朝徐渭的一幅大写水墨葡萄画面前,           ,但求神和,不求形似,这是他狂放不羁性格的写照。

③面对卖场里推销员             的推介,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该以什么指标作为购买燃气热水器的参考。

A. 闪烁其词  一蹴而就  娓娓动听    B. 闪烁其词  一挥而就  天花乱坠

C. 扑朔迷离  一蹴而就  娓娓动听    D. 扑朔迷离  一蹴而就  天花乱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杨敬年:百岁经济学家的“慢人生”

蒋肖斌

杨敬年出生于1908年,或者换个更有历史感的说法,“光绪三十四年”。年逾百岁的他,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一拍”。

和屈原是同乡、出生于湖南汨罗的杨敬年,因为近代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求学经历十分复杂。他4岁起跟着外祖父启蒙,13岁通读“四书五经”。为了将来能在乡下小学教书,叔祖父借钱送他到岳阳县城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24年,杨敬年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毛泽东成为校友。1927年,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为参加革命做准备,却遭遇“马日事变”(长沙驻军许克祥反共),杨敬年愤而离校,一边教书养家糊口一边备考大学。1932年,因为其他大学都要学费,他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毕业后,无意官场的杨敬年又于1936年考入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南开复课无望,杨敬年携妻带子辗转于长沙、贵阳、重庆、兰州……颠沛流离1945年8月,已经37岁的杨敬年踏上了赴牛津大学求学的旅程。在他百岁时写的自传《期颐述怀》中记述:“40岁,拒绝了去美国的邀请,博士学成归国。1949年,天津解放,我就这样毫无精神准备地从旧社会进入了新社会。”

在英国留学时,杨敬年除了日常必需,把省下来的钱都买了书。回国前夕,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何廉寄给他的500美元旅费,也都用来买书,甚至把自己的打字机都卖了买书,“打字机国内有,有的书国内买不到”。于是,杨敬年回国时,500本书是最值钱的家当。

骤然成了“右派”,原本工资207元的四级教授,每月只给60元生活费,女儿还在念大学,根本不够花。杨敬年不得不去天祥市场(当时天津最大的旧货市场)卖东西补贴家用。有个旧书店老板说,外文书我都要,5角钱一本。杨敬年没舍得卖。

不料到了“文革”,学生们推了三个“排子车”闯到杨敬年家里,拉走了所有书。“我住在二楼,他们在楼下喊:‘杨敬年,这些书都是你剥削来的!’”杨敬年说,“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书在天祥市场卖,我才去那买回了几本。‘文革’结束后也发还了一些,让我自己去几屋子书里翻,又找到几本,但大部分都不见了。”

现在杨敬年家中有10个书架,大部分都是“文革”后买的新书,“准备老了看”。而他也可能真的忘记了年龄:“没想到快100岁时生了一场病,眼睛不行了。最开始用A3纸复印,再拿放大镜看,后来只能让保姆给我读书。最近在读那个比我大两岁的老头(周有光)的书。”

1979年3月28日,杨敬年平反,又能拿每月207元的工资了,还搬进了学校的高知楼。有人羡慕地说:“看你有多大变化!”杨敬年却觉得:“我还是我,只不过我现在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学教授,能名正言顺地教书了。”

原本是早该退休的年纪,71岁的杨敬年却刚刚开始工作。

似乎是要把攒了20年的精力全部释放出来,在90岁之前,杨敬年做了这几件大事:开创了国内第一个发展经济学课程,撰写《人性谈》,翻译《国富论》。

杨敬年很实诚,称自己之所以开发展经济学的课,一大原因是被分配到研究非洲经济,“没可搞的,就扩大范围,研究发展经济学”。这门二战之后建立的学科在西方已有30多年历史,在国内却还是空白,杨敬年成了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人。他撰写了《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和《西方发展经济学文献选读》两本各50多万字的教材,每一本都是自己手写,从不让研究生代劳。

而真正让杨敬年开始成为“名人”的,是《国富论》。这是他90岁时的译著,一本经济学的专业书却出人意料地成为畅销书,至今重印十几次,发行10余万册。2011年,亚当·斯密的母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访问南开大学时,当天下午就拜访了杨敬年,送上了《国富论》的手稿给这位远方的知音。

时至今日,杨敬年一直庆幸两件事,一是没有去台湾,“不必像于右任那样‘葬我于高山之巅兮,遥望大陆’”;二是没有去美国,“否则中国解放后与世界20多年的隔绝,也会使我终老异乡”。他说:“我的一生,是和命运搏斗的一生。”

过了100岁,杨敬年又忙了起来,总有学生、记者、朋友来访。视力几乎消失的杨敬年思维仍然清晰,能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各种数字、年份记得尤其清楚。他原本每天凌晨3点起床,3至4点读书,4至5点锻炼,几个月前病了一场,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总抱怨“恢复得太慢”。虽然一生的节奏总比同龄人“慢”,但杨敬年不能容忍光阴溜走。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1月14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

A.与屈原同乡的杨敬年,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这使他考大学时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后考上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生。

B.“文革”期间,杨敬年成了“右派”,在他生活最艰辛的阶段,他都没舍得卖外文书,后都被无情地没收,“文革”后只找回几本。

C.杨敬年40岁时才获得博士学位,他拒绝美国邀请,学成归国,研究发展经济学,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人。

D.杨敬年71岁时,名正言顺地成了大学教授,翻译《国富论》又让他成了“名人”,他感慨没去台湾与美国,是人生幸事。

E.本文截取杨敬年人生的若干片段,叙述这位百年经济学家求学、工作、著书等方面的人生经历、表现了他可贵的精神品格。

(2)杨敬年说他的一生,是和命运搏斗的一生,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本文多处直接引用了传主的原话,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在杨敬年“慢人生”的道路上,他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迪?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