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归去凤池夸。

(5)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

(8)__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异日图将好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重湖叠巘清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徒”“高义”“良辰好景”“叠巘清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 “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 “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 “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2.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 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 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3.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击数牛士             飨:用酒食慰劳

B. 赵王李牧               让:责备

C. 失亡多,边不得畜       田:在野外

D. 匈奴小入,详不胜       北:失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匈奴李牧为怯                  徒吾两人在也

B. 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C. 王必用臣,臣如前,敢奉令        断其喉,尽其肉,

D. 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李牧大败匈奴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③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A. ①④⑥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

B. 李牧为赵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

C. 赵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二是赵军斗志昂扬,三是李牧指挥得当。

D. 赵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李牧请战,李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

5.翻译下列句子。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2)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 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 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 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 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 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 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 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 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 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 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 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 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 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 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 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 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 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 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 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 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 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 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 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 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

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

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

同。

C.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

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查看答案

菊花说,腊梅的香让人意志坚强;腊梅说,莲花的香让人不禁吟诵;莲花说,玫瑰的香让人销魂断肠;玫瑰说,菊花的香可以使人神清气爽。

很多人往往只看得到别人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忽略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光芒。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做最美的自己。

请以“做最美的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有     ②其义自     ③自其义

A. ① 得失       ② 看见        ③ 明白

B. ① 收获       ② 看见        ③ 天明

C. ① 得失       ②同“现”     ③ 明白

D. ① 收获       ②同“现”     ③ 明白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