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已往之不            谏:劝止,挽回

B. 园日以成趣            涉:走

C. 策扶老以游            憩:休息

D. 或植杖而耘            耔:除草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既自以心形役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B. 知来者可追            及至始皇,奋六世余烈

C. 眄庭柯怡颜            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D. 将有事西畴            冰,水为之,而寒水。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 农人告余以春及

B. 僮仆欢——稚子候门

C. 夫晋,何厌之有?

D.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问征夫以前路”是暗自计算行程,“恨晨光之熹微”是嫌天亮太迟,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急盼归家的心情。

B.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犹存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味。松菊犹存喻指坚韧芬芳的节操还在。

C.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两句作者羡慕万物,感叹自身。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这两句虽有点深郁,但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

D.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感。官场生活污浊黑暗,还不如辞官归隐,享受安逸。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D 2.A 3.C 4.D 5.(1)亲戚们说说知心话叫人心情愉悦,以弹琴读书为快乐并借以消除忧愁, (2)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解析】《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1.试题分析:耔:在苗根培土。 2.试题分析:A 表被动,B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C连词,来/介词,把,D介词,在/介词,比。 3.试题分析:例句和C宾语前置句,AB介宾短语后置句,D判断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 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C. 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 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织。

B. 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本位”文化再也无法承担回应“终极关怀”问题的功能。

C. 20世纪中叶,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守法制度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化。

D. 20世纪80年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任何其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家族的作用。

B. 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C.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D. 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未消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下面是“ofo和摩拜单车月度日均活跃用户对比”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分条写出统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9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

在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时,____。这样的区分方式相对容易,但是未免有点粗糙,容易混淆。比如说,跑步被大多人判定为有氧运动。但其实,慢跑是有氧运动,而当跑步速度很快时,人体处于缺氧状态,人体的代谢方式就会发生变化,跑步则是一种无氧运动。有氧或无氧,____。在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采用的是有氧分解的代谢方式。运动过程中,人体处于氧气充足的环境,消耗糖、脂肪、氨基酸,产生能量供给机体需要。而在进行无氧运动时,主要消耗糖类来供能,而非脂肪和蛋白质。____,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低,有节奏,可持续的时间较长;而无氧运动的强度较大,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容易使得肌肉疲劳酸痛。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哲学界,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毕竟,凡事皆有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如果说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想法都是其他事情的结果,这个结果又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以此循环往复,就不存在人的自由意志这一说了。——所有的生命轨迹都只是受因果关系的控制了。,对于因果关系在世间所扮演的角色,哲学家们争论不休,有时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由意志相对立。

A. 对于  因为  和  并且  /    因此

B. 关于  如果  和  而   那么  从而

C. 对于  因为  或者 并且 /    从而

D. 关于  如果  或者 而  那么  因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