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看社戏》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个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早出“五服”了。看来这又是当地人的别出心裁,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如此编下去,包老爷不仅可以坐监,且能逃狱,乃至东山再起,挂帅讨征哩……
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候极深,成熟到家。惜乎的是那些配角,不是唱得跟不上锣鼓眼儿,便是手脚动作不配套。好在这些小小的瑕疵,并不能打退台下看客的热情。豫剧毕竟姓豫。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上。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不分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有人统计,单就《朝阳沟》一出戏,便有越调、曲剧、道情和河南坠子等数种。无怪乎当地有俗谚:“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不仅是豫剧的一大特点,还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
⑴作者对瞎编乱造的《老包坐监》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这么写?
⑵请概括豫剧“未见衰败蔫垮”“活得有滋有味”的原因。
⑶试概括节选部分的大意。
⑷作者是怎样探讨豫剧长盛不衰原因的?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③________,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___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看社戏》是王英琦在______三年“体验生活”中写出的作品,记叙了自己在河南农村看社戏的经历。社,指______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豫剧,原名“______”,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______、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王英琦创作上多年来坚持______和人道情感,主张文学应向______,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______、高阶美发展。她非常注重散文作者______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______与世界对话。
答案:人文关怀|多学科交叉渗透|多极性|人格的自我修炼| 整体人格
王英琦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到______、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______《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等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
王英琦,1954年出生,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______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过《守望灵魂》______《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______(由西影厂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