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⑴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⑵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⑶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⑷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

 

⑴ 情感变化(关键词):热切盼望→不屑一顾(或漠然视之) 原因:①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趣(表面原因);②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深层原因)。 ⑵ ①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②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③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的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济母亲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 ⑶ 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内容表达含蓄隽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布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 ⑷: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来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乡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衬“母亲”形象的作用;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母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 【解析】试题分析:⑴文卡的情感在文中的变化是由热切盼望到索然无味,主要是因为文卡不理解母亲的内心,对母亲的生活不甚关心;⑵这个情节的主要作用是为下文做铺垫:即从侧面说明母亲的生活情况,更对文卡有工资却不愿寄钱给母亲和母亲对生活拮据,却能够把钱节省出来寄给文卡作鲜明的对比;⑶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更重要的是文章结尾母亲寄来三卢布的结果做了一个艺术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艺术空间。⑷两个人都有可能作为本文的主人公,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翻译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2)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叶三还是卖果子。

    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匋民,就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 

    “四太爷,枇杷,白沙的!” 

    “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因为季匋民是大画家,这些名士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匋民听了,实在难受。他还知道,他如果随声答应,应付几句,某一名士就会在别的应酬场所重贩他的高论,且说:“兄弟此言,季匋民亦深为首肯。”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季匋民最佩服李复堂。他认为扬州八怪里李复堂功力最深,大幅小品都好,有笔有墨,也奔放,也严谨,也浑厚,也秀润,而且不装模作样,没有江湖气。有一天叶三给他送来四开李复堂的册页,使季匐民大吃一惊:这四开册页是真的!季匋民问他是多少钱买的,叶三说没花钱。他到三垛贩果子,看见一家的柜橱的玻璃里镶了四幅画,——他在四太爷这里看过不少李复堂的画,能辨认,他用四张“苏州片”跟那家换了。“苏州片”花花绿绿的,又是簇新的,那家还很高兴。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1)文段最后列举了叶三评画的两个典型事例,有什么意图?

(2)季匋民为什么对叶三另眼相看?

(3)季匋民为什么“最讨厌听人谈画”?

(4)概括所选文字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汪曾祺短篇____和____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查看答案

汪曾祺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____》、《____》、《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____》、《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____》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

 

查看答案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____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____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____》、《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