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所希望的,依然在于真正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所希望的,依然在于真正记取过往的教训,在修补人心的震荡之际的同时,也修补修补制度的、社会的裂痕。

B. 城市的治理,是由千千万万的细节所组成的,以工匠精神精心、精致、精细地进行“打磨”,自然会造就一个城市良好的治理效益。

C. 四、五月份正值春光烂漫,但同时也是漫天飞絮。这些杨絮、柳絮虽然个头儿不大,数量却不少,给市民带来诸多困扰。

D.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收获丰硕成果,其中历史、信心、务实、共享、未来五个热词凸显了高峰论坛的感召力与凝聚力。

 

D 【解析】试题分析:A“之际”和“同时”重复。B“造就”和“效益”搭配不当。C在“漫天飞絮”后加“的时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民的名义》告诉我们,权力面前,从来就不缺少察言观色、唯官唯上之人,也不缺少在上级和下级面前“前倨后恭”的两面派。

②95岁老红军栗元海溘然仙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被家人视为珍物。

③有评论分析指出,百姓不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没有秉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遇事总想大而化之,而不是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细节。

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不绝如缕地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并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创造了部分条件。

⑤青年人不要耽于享受,不要恶衣恶食,要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的努力,吃苦耐劳,敢于承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⑥相传,文成公主进藏路过此地,溪水清澈、百鸟欢歌,秀丽的风景令其驻足。在大黑沟曾住数日,从此大黑沟的声名远播,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我站在宣城陵阳山谢公楼的遗址上,面对着晚秋的江城画色,“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谪仙名句,(忽然/油然)浮荡在耳际。而当驻足采石矶头,__________,“惊波一起三山动”,“涛似连山喷雪来”的隽永,又使我同诗人一样跃动着猛撞心扉的惊喜,获得一种甘美无比的艺术享受。

碧山,座落在皖南黟县的西北面,它北连盂山,南对霭峰,风景十分幽美。《徽州府志》记载,此地有十里桃花,春时与绿树交映,秀色宜人。(虽然/即使)我来时已是黄叶飘飞,秋色照眼,但从李白《山中问答》诗中仍能(领会/领略)它的浓春逸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人眼中的碧山,充满了清幽、纯净之美,__________寥寥数语,寓沉重于闲适,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的万千感慨。明代诗人李东阳说它“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其旨趣“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隽永      落彩虹    B. 心扉    寥寥数语

C. 座落        栖碧山    D. 记载    愤世嫉俗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油然  虽然  领略    B. 油然  即使    领会

C. 忽然  虽然  领略    D. 忽然  即使      领会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    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

B.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    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

C.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    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

D.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    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玩手机的人相当普遍,甚至过马路都会当低头族,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遭遇交通事故。德国某城市为此斥资安装了在地面上的“红绿灯”——只要有车经过就有地面红灯闪烁,车通过后就会熄灯,从而提醒低头玩手机的人当前的路况。这一做法引发民众热议。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康德的幸福生活

冯晓虎

康德(1724—1804)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现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他幼年自述:“我胸腔狭窄,心肺活动空间均不够,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幼时甚至十分厌世。”身高仅有1.57米,双肩高低不一。他还高度近视,脑袋虽不大,却与瘦小身材不成比例。唯一的亮点是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康德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写书,就是教书。康德上课从不迟到、缺席,从不照本宣科。从未出过国的康德讲课时趣闻逸事不断,间杂异国风土人情,经常让学生哄堂大笑或潸然泪下。康德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讲课以资质中等的学生能听懂为标准。他常说:“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开素质教育之先河。

康老师与学生的友谊也足以成为榜样。他经常慷慨解囊资助贫困生,导致很多学生把他当爹看,连他的家务也概由学生张罗。

康德活到差两个月零十天满80岁,最远只去过俄罗斯元帅洛索夫的庄园,该庄园距哥尼斯堡137.7公里。他固守哥城,是因为他和爱因斯坦—样,想当教授。但是,这个梦想让康德付出了远超过爱因斯坦的执着。直到1770年,康德以46岁高龄终获教授讲席。按照欧洲大学传统,虽然并无“每年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之类的规定,但教授的江湖地位,却取决于论文质量和数量。一年没有,自己知道;两年没有,同事知道;三年没有,学生就知道了。康教授厚积11年,居然没有一篇科研成果!非议沸腾,康德于是名声大振,一举跃居平庸教授榜首,成为德国教育界的头号笑柄。有人奚落他:“康先生很久没有发表哲学著作了,他保证不久便会出版一本小册子。”

他说的小册子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当时,廉德自己也认为((纯粹理性批判》只能写成小册子。孰料一动笔,数月之间,856页的《纯粹理性批判》便—挥而就。但是,这本被叔本华称为“欧洲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书”,出版之后竞无人喝彩,因为它太晦涩难解了。一个读者写信向康德抱怨:“你写的句子太长了,我用一个指头按住一个从句,十个指头都用完了,一句话还没读完!”

据研究,哲学家能否成就伟业,与其生活是否规律成正比。康德是最好的榜样。有传记作家表扬他曰:“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现将康德的起居时间表罗列如下:

4:45仆人浪泊叫醒康德。康德l命令:无论.他怎么赖床,浪泊都必须把他从床上提溜起来。这是康德一生中最激烈的战斗,但每次都以浪泊胜利告终

5:00喝两杯茶,抽—斗烟,备课。康德严格规定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烟,终生不变。但是,随着年纪增加,烟斗越来越大。

7:00—9:00在一楼教室上课。

9:00—12:45写作。

12:45下楼待客,对迟到的客人—律赏以冷脸。

13:00—16:00与自己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

16:00—17:00散步,之后看书到22点。

康德的书房温度要求恒定在15摄氏度,22点一到他立刻上床,且终生沾枕头即睡着。康德睡觉,铺床和盖被子都有严格的程序。每天如是,一生不变。

康秀才的规律生活不仅体现在日程表上,还有他那最为著名的散步。康德每天16点必须出门散步,教堂钟声随着他迈步出门响起。他永远沿着小菩提树路散步,每天八个来回,一步不多,一步不少。他永远穿着灰大衣,手里永远提根手杖,只用鼻子呼吸,因为他深信张嘴会让风湿病从口而入。他散步时拒绝与人交谈,认为一开口就扰乱自己散步的节奏。

自由,是康德最重视的价值。怎样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有自由。他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不做违心之事。”

1804年2月12日,长期卧床的康德奄奄一息,闻讯赶来的学生们手足无措地环绕在病床前。某学生出主意把“三大批判”搬到床头,希望老师在皇皇巨著簇拥之下充满自豪地踏上黄泉之路。将近11点,康德呓语道:“好啦!”声落气绝,寿终正寝。

200多年来,康德的遗骨几经迁葬,最后藏于大教堂“教授拱顶”之下,前竖铭牌“康德拱廊”,铭牌旁是一尊康德的胸像。墓碑上的铭文写于1880年11月21日的迁葬典礼:“有两件事,我越思考越觉得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令。”这句墓志铭源自《实践理性批判》,它体现了康德坚持一生的思想。

    (摘自《青年文摘》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注】①“三大批判”指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1.“幸福生活”在文中有什么含义?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康德的幸福生活? 请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唯一的亮点是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②这是康德一生中最激烈的战斗,但每次都以浪泊胜利告终。

3.文中不时变换对康德的称谓,如“康老师”“康教授”“康秀才”,任选其中两处简要分析其用意。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描写的康德形象与《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有相似之处,请从作者创作意图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右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 (不超过50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