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①,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余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②。

【注】①烂斑:即斑斓。②玉,喻月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冬日的清晨,词人听外边传来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寒风蓦地吹过,幽屋中顿时回荡着萧萧的余响。

B. “怪得”有埋怨意,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埋怨雄鸡啼得太快,导致天过早地亮了,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

C. 天明,词人推开窗户,看到墙角色彩错杂,还露出半截子松树。这幅图画描绘出清晨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

D. 歌楼中通宵达旦的宴乐,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可见宴乐的豪奢。

E. 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照应,有静有动,色彩有淡有浓,各有情趣。

2.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1.BC 2.这首词上片描写词人刚睡醒时独卧室中的所见所闻:惊鸥,鸡啼、松绿、风窗日影,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下片想象外面歌楼夜宴回来的情景:歌楼、歌女、遗珠,红靴白月,都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不当。“窗明怪得鸡啼速” 兼写听觉和视觉。“怪得”,惊诧语。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思想活动了。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C项“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不当。“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是推窗所见,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的确是一幅笔墨洗炼的图画,使人想象到墙外充满生气的一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

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

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

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B. 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C. 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D. 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转用为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B. 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C. “檄”,古代一种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D. 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 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 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 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2)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家的党员

七月

枣树村有个叫老九的,当了10个年头的兵,入党没提干,复员回村了。

复员的老九和父亲说,直接落脚在县城里做生意,闹腾几年。壮志雄雄,要赚个金钵满盆。父亲支持他,说拼光家底也支持他,只要他会翻着跟头挣大钱。

复员的老九和父亲说,闹腾几年回村当干部,当村长,当书记。

父亲说他从部队里刚出来头脑简单,幼稚幼稚太幼稚,随后追问了一句:“不管是挣是赔?”

“不管是挣是赔。”儿子眼神刚毅。

父亲心里有数:挣钱了,你就舍不得回村了,钱这东西,越挣越上瘾;赔钱了,你也没脸回村了,人家讲究衣锦还乡,你光着屁股咋回来?村干部的差事绝对落不到儿子身上。父亲清楚村里人当下的心境,瞪着眼睛往钱眼里钻,针眼儿大的便宜也不嫌小,领导起来难着呢。父亲舍不得儿子遭这份罪。

父亲说:“行,支持你。”

父亲说话算数,卖了牛羊卖了骡马,筹措了一把大票子,用报纸包住递给了儿子:“用点心,你那点安家费赔光了不要紧,别把你老爹的家底赔进去,还要置办嫁妆娶媳妇呢。”

老九说话也算数,闹腾了几年果然回村了。

回村的老九真的当上了村干部,不是村长是书记。村里人都说书记要比村长大。

你们说大我就大。一上任老九就大当家似的主持召开党委会,主持召开村委会。

第一场会,老九说:“村口修座桥吧,一条水沟拌着村子通往县城的路。”

就有人扳着手指头算。算来算去,需要几万的水泥沙石钱呢。村里穷得叮当响,这么多的钱谁来出?

老九大手一挥,说:“我来出。”

有人听了呵呵笑,说老九真会开玩笑,问老九:“上级给了扶贫款?还是农业局拨了专项资金呀?”

老九说:“你说开玩笑就开玩笑,一砖一石给你张罗来就是了。”

父亲做为老党员,列席参加了儿子召开的两委会,听说儿子要自掏腰包买沙石料,心里打了一个大颤颤:儿子这是唱的哪出戏?

老九说出钱,委员说出工。

一个委员站起来:“你出料钱我出工。”委员想,书记修桥挣了钱,也绝对不会亏待自己的。

“你当真?”老九问。

“书记当真我当真。”

树叶长齐了,天气还不热,春耕大忙欠火候。老九说这个时机最合适。

第一天拉水泥,第二天拉沙石,三五天的功夫,动工了。

老九忙,忙在工地上。

委员忙,忙在打探消息上:专项资金扶贫款。

村长忙,忙着叮嘱村会计:“进帐的每一笔资金都要做汇报,书记再大,也必须通过村民代表来审核,一个人绝对不能随意开支村里的钱。”

村桥很快竣工了。村民乐了,委员急了,村里帐户上没多一分钱,私底下对工匠的承诺怎么兑现呀?“跟着书记干,你们不会吃亏的,一个铜板的工钱也少不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想得想得委员头上冒出了汗。

村桥竣工了,父亲私底下问儿子:“几年的挣头你都搭在村里呀?”

儿子看着父亲咪咪笑:“不全搭,有剩头。”

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村桥竣工庆典大会上,老九搬出了一把大票子,一五一十地分发给了工匠们。工匠们说,家门口挣大钱,跟着书记干真的不吃亏啊。

村长问书记:“这些钱到底哪来的?”

老九说:“有个叫李为民的村民捐赠的。”

军人李为民,党员李为民,书记李为民,这时大家才想起,老九还有个学名叫李为民。

“你这不是开玩笑?”

老九说:“这可不是玩笑事!”

饱经沧桑的父亲跺了脚:“没白疼你,没白养你。”

这一脚,震得沟渠里的清流哗啦啦地响。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亲对老九复员后要在县城挣大钱的做法大力支持,原因是他断定老九无论赚还是亏都不会回来担任村干部这苦差事。

B. 老九在会上承诺自己负责出修桥的钱,委员答应出力,但是村长不支持,暗中提放老九,叮嘱村会计所有款项要向他汇报。

C. 小说结尾极富意蕴,用比拟的手法写父亲跺脚,震得沟渠里的清流哗啦啦地响,暗示了父亲以及全村百姓对老九的赞叹。

D. 小说情节并不离奇曲折,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构思精巧,主体部分以对话为主;把老九取名为“李为民”,突出了主旨。

2.小说在刻画老九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文中设置了哪些伏笔?请找出两处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大通信运营商谈网信事业:安全、创新、人才缺一不可

光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李政葳)25日下午,中央网信办召开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代表在座谈会上,结合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

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目前,物联网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今年要推动实现1亿物联网用户,推进窄带的互联。在4G基础上推动5G技术的发展,另外,在IT转型方面,应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切实把创新发展融入日常工作各个方面。

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李跃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涉及千家万户。当前,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3亿,每月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三千万次以上,每月拦截色情网站1.3万个。另外,李跃还提到,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的同时,还要看到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因为好方案也依赖于人。所以,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机制建设。”

中国联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容忽视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这为运营商提供了艰巨任务,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陆益民认为,网信事业建设离不开基础网络和基础通讯服务能力的提升。今年以来,中国联通积极落实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提速降费的部署,移动网加大4G网的建设,固网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一季度4G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县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覆盖密度大大加强。”    

陆益民还表示,在加强技术层面创新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陆益民坦言,在做好各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上,须加强体系防范,健全内部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防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数据安全应急处置,保证企业内部平台安全。

中国电信:大规模引进技术人才推动转型

如何将网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杨小伟表示,中国电信未来三年将持续投资两千五百亿左右,主要用于4G网络和有线光纤网络发展,加大4G“光改”力度,将过去ADSL模式全部改成光纤,让最偏远的农村都能享受50兆以上的高带宽接入。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针对习总书记在19日座谈会上的这一论述。杨小伟表示,公司将对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梳理,落实实名制工作,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安全。

“过去公司人员在传统基础网络方面较多,于互联网核心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欠缺,我们需要做一些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几年时间实现电信人才转型。”杨小伟说。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央网信办召开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代表都在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B. 因为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且物联网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所以,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

C. 在4G基础上推动5G技术的发展,在IT转型方面,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这些都是将创新发展融人日常工作的具体表现。

D. 本则新闻除主标题外还有三则小标题,小标题分嵌于新闻材料之中,简练、准确,有概括性,介绍了新闻每一大部分的内容,具有分类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3亿,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三千万次以上,拦截的色情网站1.3万个,以上数据说明当前网络安全隐患已得到控制。

B. 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就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中国网信运营商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网信事业也就能发展起来。

C. 通过落实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提速降费等部署,中国联通实现了4G网络覆盖全国县以上城市和乡镇,覆盖密度大大加强的目标。

D. 为了让网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电信未来三年将加大投资力度,做好发展有线光纤等工作,让最偏远的农村都能享受50兆以上的高带宽接人。

E. 本则新闻的主标题并没有刻意追求趣味性,但概括了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协助读者理解新闻内容,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把握新闻的核心。

3.结合所给材料说一说如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当今诗坛,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为诗意主要来自于语言的陌生化。诗评家陈仲义认为:“就语言层面来说,陌生化担负着对老去语词的埋葬任务,追求语词‘前景化’,时刻对司空见惯的功利语言、实用语言实施狙击、拦截,增加感觉长度、制造新鲜刺激,因其特别符合诗语的求新天性,陌生化的合唱一浪高过一浪,陌生化终成为现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标的之一。”但我要说的是,由于诗人们过于偏好陌生化的语言,导致诗歌偏离了读者的审美趣味,诗歌的面孔变得十分陌生,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远离诗歌和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当前的诗坛需要有一种让读者觉得亲切和亲近的诗歌出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从学术层面看,任何把某种诗学理论极端拔高的结果,都会导致诗歌创作生态发生不必要的偏离。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出不同的诗学观点和理论,显得比较艰难。尽管这样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中国内地的青年学者、批评家苍耳等,首先质疑了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危害。苍耳认为:高度变形的语言恰恰对深入本体世界构成了一次障碍、一种抵消;它只是揭示了诗歌语言的一极,而忽略了潜在的另一极——亲近化;亲近化意味着归本、归源、归朴、归真。诗评家陈仲义也认为在某些语境下的熟悉语言,处理得好,一点也不会比陌生化语言差。诗人王立世是这种亲近化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他这方面的代表诗作,我认为当推他的《夹缝》。

《夹缝》这首诗就这么短短几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味却是无限的丰富的。就是这样丰富的人生体验,诗人王立世,没有像有的诗人那样将满腔的情绪完全倾倒而出,而是很节制地选取了“夹缝”这一中心意象,同时撷取人们常见的花草、空气、鸟鸣、风雨等意象进行了丰富而又亲切的描写。他不像有的诗人板着面孔,更不像有的诗人故作高深,在那里写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读懂的诗篇。应该说,当今诗坛不缺少法官般刻板的诗人面孔,也不缺少哲学家般缥缈的诗意述说,更不缺少那些让人感到陌生和新鲜的现代或者后现代诗篇,缺的恰恰就是像《夹缝》这种让人感到亲切而又诗味十足、让人读之觉得亲近而又诗意深邃的诗篇。

现在很多诗评家和诗人认为陌生化的语言是最好的诗歌语言,甚至把它当成唯一的诗歌语言评判标准,这样的认识是偏激而又片面的,也是对诗歌创作有害的。要知道真正好的诗歌语言其实是在朴实中蕴含丰富的内涵,在亲近中交融着饱满的情绪。

为此,我认为诗人们有必要清洗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清洗自己的诗歌语言。只有当诗人彻底地清洗掉附着在头脑中那些空洞无用的思想,清洗掉诗人创作时游荡在心中的杂乱无章的情绪,清洗掉诗人笔尖下多余的不必要的语言修饰和枝蔓,诗歌才会变得越来越让读者感到亲近。只有让读者感到诗人可近,诗篇可亲,读者才会将他们阅读诗篇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选自《在亲近朴实的诗写中揭示人的生存状态》,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语言陌生化因为担负着对老去语词的埋葬任务,能够增加感觉长度、制造新鲜刺激感,且符合诗语的求新天性,所以得到了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可。

B. 诗评家陈仲义认为:语言的陌生化追求语词“前景化”,时刻对司空见惯的功利语言、实用语言实施狙击、拦截,陌生化是现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标的之一。

C. 诗人们在诗歌中大量运用过于陌生化的语言,会导致诗歌偏离读者的审美趣味,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远离诗歌和诗人,因此作者呼吁出现亲近朴实的诗歌。

D. 内地的青年学者、批评家苍耳等,在诗歌创作生态已经发生了不必要的偏离的状态下,首先质疑了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危害,这一点令作者感到十分欣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诗人王立世是亲近化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其作品《夹缝》语言亲切,诗意深邃,以极其寻常的意象带给读者无限丰富的感受和体会。

B. 苍耳认为高度变形的语言忽略了语言的亲近化,亲近化意味着归本、归源、归真。提倡语言陌生化的陈仲义也同样认可语言的亲近化。

C. 当今诗坛充斥着板着面孔或是故作高深的诗人,他们写着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诗篇,诗坛极其缺乏让人感到亲切而又诗味十足的诗篇。

D. 把陌生化语言当成唯一的诗歌语言评判标准,这种偏激、片面的认识对诗歌创作是有害的,事实证明,通俗易懂、语言亲近化的诗歌更受大众欢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们有必要清洗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清洗自己的诗歌语言,不应把追求新鲜刺激作为自己的创作观念,也不应该一味追求陌生化的诗歌语言。

B. 一定语境下的熟悉语言,处理得好,也不会比陌生化语言差,王立世的《夹缝》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朴实中蕴含丰富的内涵,在亲近中交融着饱满的情绪。

C. 只要诗人头脑中没有空洞无用的思想,创作时无杂乱无章的情绪,笔尖下没有多余的不必要的语言修饰和枝蔓,就会写出内涵丰富,给读者亲近感的诗歌。

D. 诗歌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有时也来自读者的创造,只有让读者感到诗人可近,诗篇可亲,读者才会将他们阅读诗篇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意义上的学术源于“闲逸”。其实,自古至今,“闲逸”都是奢侈品,除了物质上丰裕或者至少能够自供自给的生存自由之外,时间上海的有足够的闲余甚至或许要靠没事找 事来打发时光的自由。由此二者为前提,再辅以特定的精神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来自虔诚 如宗教意义上感召还是纯属内在的好奇,抑或是为了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在被 称之为科学崛起的十七世纪,科学还只是极少数人方能消费得起的“瓷器活”。直至十九世 纪上半叶,得益于德国大学的开风气之先,科学及其主人方为大学所认可,登堂入室且渐成 主流。不过,科学虽有安身之地、留住了无心于功利的纯理论偏好,但是它却从此被纳入了 不可逆转的体制化与专业化轨道。体制化赋予曾经被视为自由和闲逸的学问以工作乃至职业 色彩,当认可本身构成学术人内在精神满足实现的生活基础和现实条件时,求知本身也难免 不带有生计内涵,这样它与闲逸却渐行渐远。沉重的工作负担,让研究者的工作与生活失去 了平衡,博雅和闲趣则纯粹属于昂贵的冗余,在时针与分针的每一次交会中逐渐被剪除,也 阻塞了开展新奇的跨域研究,高度的专业化与视野偏狭让研究者越来越保守,不敢从事带有 风险性的创新活动。传统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这个为数字技术标志的光速 时代,数字化、技术和通讯的便捷并没有带来闲余,时间资源反而越来越稀缺,关于时间的 意识和感受却再也没有了昔日那种暮鼓晨钟的固定节奏,高度职业化的学者人群所最稀缺的 恐怕恰恰就是“闲逸”。

1.请简要概括文中“闲逸”形成的前提。

2.请理解文中“瓷器活”的内涵。

3.为什么说“在这个为数字技术标志的光速时代,数字化、技术和通讯的便捷没有带来闲余,时间资源反而越来越稀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