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       ,画上者妙在        ,梦中者妙在        ,胸中者妙在      
  ①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幻         ④丘壑深邃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本题考查对语言连贯得体的思辨能力。本题是引文类试题,要正确理解其哲学寓意。材料强调的是地上之山水和丘壑深邃对画上之山水和梦中之山水的决定作用,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丘壑”对应“地上”,“画上”对应“笔墨”,“梦中”对应“变幻”,“胸中”对应“位置”。故本题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B. 他哥哥虽然在各方面由于勤苦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但是他们兄弟俩却很相像。

C. 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神奇!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D. 由于剩余价值,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组是(   )

A.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B.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

C.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D. 西方人不仅可以攀登绝壁、潜入海底,可以进行别具匠心的悬崖跳水和危险异常的汽车大赛,而且可以进行并不美妙的“健美比赛”和有害无益的“赛吃运动”。

 

查看答案

默写

①<<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

③《锦瑟》一诗它表现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咏怀古迹》中哪两句诗概括了王昭君一生悲惨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登高》中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又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1.结合诗句,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A.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并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请。

B.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充分表达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C. 此诗隐隐地表现了杜甫对未来的生活的担忧,关注国家的战事,渴望国家的统一,安定。

D. 此诗笔力苍劲,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差别不落套于写“凄凄  ”之情的俗套诗的上乘之作。

E. 杜甫借用“老莱衣”的典故,可见其渴望年老时能享天伦之乐,表述了杜甫“百善孝为先”之思想能孝敬父母是诗人最大的追求。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其昌传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B.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C.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D.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 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的“拜”“转”的意思基本一致。

C. 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 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 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 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 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2)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