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1)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3)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
(4)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
(5)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7)鸿雁长飞光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0分)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休祠房,椎牛呼饮椎:椎打
B. 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师:军队
C. 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峙:对立
D. 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按:审查
2.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D.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西行,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 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 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善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 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6.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5分)
(2)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B.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 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C.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D.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B. 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 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定的文章。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少年时期便表现出音乐天赋,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并组织演出。1961年,鲍勃·迪伦从大学辍学,开始致力歌唱工作。半个世纪以来,他让音乐真正变成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一个工具,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文化甚至全世界的文化。
因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师王津被网友赞为“故宫男神”。进故宫修复钟表40年,他陆续修复和检修了两三百件钟表,成为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但他坦言,年轻的时候也没什么规划,进入故宫工作之后,他越做越喜欢这份工作,后来发现修复钟表就是他的梦想。
“生涯规划”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这两个人的“生涯规划”不同,你认为谁的对你有更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 20字以内)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3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