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题。 白发上津城 梅 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题。

白发上津城

梅 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 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 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选自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⑴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B.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C.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D.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E.作者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却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四组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连四海的作用,与杜牧诗句和鄂西民谚的表现作用构成了呼应之势。

⑵作者是怎样围绕“白发上津城”中的“白发”二字来写上津城的?作者着墨上津的“白发”为什么先写在漫川时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

⑶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以什么写法来呈现这种内心世界的?

⑷结尾作者在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信中说:“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回信内容耐人寻味。请结合文中内容,对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作出探究。

 

(1)C(2分)E(3分) (2)①历史悠久(2分)②地理位置重要:既是军事重镇(1分),又是商贸重地(1分)(概括要点一共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3)①表现出了作者对怎样保护好上津千年文化古城的忧患意识。②作者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的方式,将千年的郧阳府城和均州古城的沉没与眼前的上津古城联系在一起,突显出上津古城重要的历史意义,以表现自己情感上要“保护好上津古城”的忧患意识。(6分) (4)白须仙翁的上津,童颜稚子的镇长,一老一小的鲜明对比,不仅说明千年古城的生命在延续,并且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而且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继承和发展。这样的结尾,作者一扫前文中走在古城墙上“心中倏忽一颤”所流露出来的沉重的忧虑情思,展现出的是眼前从年轻镇长身上看到的千年古城将永葆青春的一片光明景象,透露出的是作者对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美好未来前景无比憧憬的开阔胸襟。(8分)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从内容、表现手法、结构等角度分析判断,A项中“消除……误解”的理解不合文意。实际上引用这个成语是因为作者要对上津这座一千多年中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的中心议题来进行借题发挥。B项中,作者并没有流露出更钟情楚地文化。D项中“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的理解不合文意。作者的引用主观上无此意图,仅是诗中客观上反映了诗人的意向,本文作者要表现的是上津古城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选C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铃兰花》的艺术特点是:        ,        ,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开国何茫然。        ,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苏轼《定风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③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________________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普·沃兰茨(1893~1950)______作家。原名______,生于科鲁什卡。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______,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1941年为______的发起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 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查看答案

普·沃兰茨(1893~1950)______社会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______》《纵火者》《______》《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的界石》,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______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