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2.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

3.文章的主人公刘乡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你对这一形象有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1.ABCDE 2.(6分)①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为了长岭乡脱贫致富,在荒岭上建立牧场。②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③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照应前面情节:正因为市扶贫办的考察,发现长岭乡依然贫困的原因,才会有《内参》文章的出现。②推动情节发展到高潮:《内参》的文章为关闭牧场提供了依据,情节逻辑合理。③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表现结尾的突转:参观者吃掉一个牧场,令人深思。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 项,“脱贫致富典型”不准,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结尾也在情理之中; B 项,“肖像描写”文中没有体现;D 项,“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对,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裉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称端主、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说来解释它。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不但在汉族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华裔中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其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逐步加强。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历史脚印。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增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

B. 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C.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D.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B. 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

C. 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D. 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B.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C. “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 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

 

查看答案

请以“生命因奉献而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病毒一开始只是在局部范围内暴发,构不成全球威胁。当_________,人们才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展开研究。美国将感染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_________。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_________,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可以活到100岁    ①   更长,  ②   单个体细胞往往没有那么长的寿命。机体成熟体细胞会因衰   ③   受伤死亡,需要随时产生它们的替代品,而干细胞   ④   是这些替代品的来源。它们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会长期保持自己的幼稚状态和分化潜能,  ⑤    受到一些特殊的理化刺激时,   ⑥   会活跃起来,开始增殖和分化,变成机体需要的细胞类型,发挥应有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或者   可     和   可能    在     于是

B. 甚至   而     或   就      当     才

C. 甚至   但是   与   也许    只有   才

D. 或者   然而   及   便      只要   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社会上的男女青年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是以有能力、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 对于韩国女总统朴槿惠喜欢阅读《中国哲学史》,似乎有点令人奇怪,但我们仔细寻绎其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执政风格,东方智慧的脉络便清晰可见。

C. 我们平时写作文感到思路堵塞,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把所有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D. 有韩国报道称,源自韩国的《奔跑吧兄弟》令浙江卫视不仅蝉联周末黄金时段的收视桂冠,还让版权方韩国SBS电视台获得了约300亿韩元利润,甚至让SBS一举还清了债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