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季羡林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人尽皆知的,勿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大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 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 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 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 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 。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 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1.对文中“送去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奉行“送去主义”,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将汉语言文字送出去。
B. “送去主义”要送去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等有价值的文化精髓。
C. “送去主义”中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送去汉语言文字,因为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D. 全世界环保问题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如能切实实行中国的文化,必能济西方之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因为汉语言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所以,我们才提倡“送去主义”。
B.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早已被其他国家的人们所记载。
C. 作者在文中之所以提倡“送去主义”,原因之一是我们要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
D. 虽然西方国家拿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我们仍愿意奉行“送去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鲁迅的“拿来主义”相比,该文的“送去主义”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
B. 因为西方不知道如何拿,拿什么,所以,发展起来的我们才提倡“送去”。
C. 早在古代,我们就有“送去”的先例,所以,今天,我们完全能够自信地提倡“送去”。
D. 真正的“送去”意义是重大的,不但可以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解决他们许多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生活圈子的宽窄有时会影响心灵空间的大小;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外在生活空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心怀阔远,我们的生活天地依旧会无限宽广。
你是如何理解心灵空间和生活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⑶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⑷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⑸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予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曾从师于苏辙。徽宗政和初,因献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
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摩:接近,碰到。③顾藉:顾惜。
1.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2.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赏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③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通“樠”,流出的样子。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C.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准备 D. 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交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 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而彭祖以久特闻
C.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B. 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 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 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4.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⑵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5.断句
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