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光行云流水般静静流淌,...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光行云流水般静静流淌,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②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代的逐渐远去,作为房地产库存的卖方,房地产企业自然不应隔岸观火,应及时调整过时的营销策略。

③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摆花架,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大的危害,但是,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④词学家夏承焘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对辛弃疾词《摸鱼儿》的评语,指的就是此词所具有的绵里藏针的艺术风格。

⑤当代书法家既不能仅仅是一位没有深厚法度根基的率尔操觚者,也不能仅仅是一位传统书法技艺的抚弄者。

A. ②④    B. ④⑤    C. ①③    D. ①⑤

 

B 【解析】试题分析: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也比喻无足轻重。对象错配。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对象错配。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和“问题”不搭配。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率尔操觚: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虑,轻率地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杜甫在《春望》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国愁家忧齐上心头,使自己头发稀疏。

(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孟子对兴办学校教育的极大重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此首或为李清照效法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 “云窗”一句通过描绘云簇窗前,雾绕高阁,描绘出庭院的缥缈清幽的特点。

C. 上阙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 上阙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落寞之情。

E. 本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日:“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悖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问,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己/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B. 在“纯仁敬谢”一句中,“谢”应解释为“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认错道歉”。

C. 在“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应解释为“惩罚”。

D. “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 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 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 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2)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喝茶

杨绛

①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O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 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

②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仝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么,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③法国人不爱喝茶。巴尔扎克喝荼,一定要加白兰地。《清异录》载符昭远不喜茶,说“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态”吧?美国人不讲究喝茶,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不是为了茶叶税么?因为要抵制英国人专利的茶叶进口。美国人把几种树叶,炮制成茶叶的代用品。至今他们茶室里,顾客们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别的混合饮料,内行人不要茶;要来的茶,也只是英国人所谓“迷昏了头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好些美国留学生讲卫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说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叶中该没有茶毒。不过对于这种茶,很可以毫无留恋的戒绝。

④伏尔泰的医生曾劝他戒咖啡,因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发作得很慢。”伏尔泰笑说:“对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还没毒死。”唐宣宗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因赐名茶五十斤。看来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发作得更要慢些。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作者引用1660年茶叶广告和庞德戈博士做的茶叶广告,其用意相同,有重复之嫌,去掉一处不影响文章的完整。

B. 符昭远之所以在茶中加酒,理由是他认为茶的形态过冷,完全不符合和美之道,他甚至揶揄茶为冷面草。

C. 西方人品味不出茶叶的甘甜,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茶甜微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饮茶方式不当,不应加牛奶和糖。

D. 茶不但能驱疲健体,减肥旺神,还能解口渴,填腹饥,甚至能陶冶情操,触动诗情,产生清澈的作品。

2.英国作家说,“茶只能产生散文”。请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的意图。

3.本文在结构上像一首律诗,也有起承转合,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201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和《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网站存在财政、人事、统计等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的现象;72%的地方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面,以动态新闻、政府文件为主;过半数的部委网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开展解读,而是以转载新闻媒体相关报导为主,且解读回应形式单一;超过90%的网站存在征集意见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的现象等。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告认为,主要亮点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正轨、行政权力办事资源整合度较高、应用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移动化的趋势等。报告也指出了平台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渠道有待整合、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节选自2016年12月29日人民网)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到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务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17日搜狐网)

材料三:

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

互联网+政务与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网站、政府平台完全不同。有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滞后,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不来往,单打独斗。“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其实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结果。“互联网+”的落地,不仅要把所有信息打通,而且让政府随时随地为个人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奏。

互联网+政务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互联网+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还将不断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最终将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

(节选自2015年6月30日新华网)

材料四: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彰显了国务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决心。“三个不得”则给各地政府划定了利企便民的底线:加快信息跑路、减少群众跑腿没有回头路。而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必须舍得“割肉”。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部门虽然将办事大厅搬到了“网上”,群众却只能浏览办事流程,无法进行网上审批申报;有的虽然开放了网上受理渠道,但核心审批仍要群众跑腿;有的政府部门固守各自数据信息,导致部门信息无法互通互联,信息跑路遭遇“梗阻”。

(节选自2016年9月20日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材料一发布的两个评估报告中,第一个是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第二个是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二者的问题包括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B. 材料二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前景规划,明确了2017年底前及2020年底前所要达到的目标。

C. 材料三解释了互联网+政务的目的是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及互联网+政务对政府工作部门的作用等。

D. 材料四介绍了国务院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要求,“三个不得”具体、实用,明确了对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工作的具体要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列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缺点,优点方面如政府在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权力办事资源不断整合、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等。

B. 材料一列举了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如网站信息公开不及时,重点领域的信息解读不到位且回应形式单一等。

C. 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偏重点不同,材料二是意见,材料一是评估,换句话说就是材料一是根据材料二的预定准则去衡量材料二涉及的内容已有或将有的效果。

D. 材料三中“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说明文本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证明的反感和嘲弄,以此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

E. 材料四在讨论问题时很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如“信息跑路遭遇‘梗阻’”中的“梗阻”,形象地表述了政务信息不畅通的状态,更易于读者理解。

3.我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哪些具体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