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 更新“国标”,给塑胶跑道建设划定一道清晰、严格的红线,使跑道建设的流程都在一个可以控制的框架内进行,也就成为了各方呼吁的焦点。

C. 国家网信办发布新规,从8月1日起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

D.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B 【解析】试题分析:A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C语序不当,“要求”应放在“8月1日起”前面;D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⑥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A. ③④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贴切又形象地描写宫女梳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网络时代,家书似乎离我们远了,但杜甫在《春望》中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战火连绵时代家书的可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郁郁①

【金】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②动凄哀。

华胥梦③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  ,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  ,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寥落,空虚寂寞的样子。③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 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C. 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D. 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联系这个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境。

E. 尾联叙述诗人百无聊赖等候书信,不禁回忆起并州以往的战事。

2.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是如何抒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阳人。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父发,牧堂老人,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授元定,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深涵其义。既长,辨析益精。登西山绝顶,忍饥啖荠读书。

闻朱熹名,往师之。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遂与对榻讲论诸经奥义,每至夜分。四方来学者,熹必俾先从元定质正焉。太常少卿尤袤、秘书少监杨万里联疏荐于朝,召之,坚以疾辞。

时韩侂胄擅政设伪学之禁以空善类台谏承风专肆排击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始连疏诋熹并及元定未几,果谪道州。州县捕元定甚急,元定闻命,不辞家即就道。熹与从游者数百人饯别萧寺中,坐客兴叹,有泣下者。熹微视元定,不异平时,因喟然曰:“友朋相爱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矣。”元定赋曰:“执手笑相别,无为儿女悲。”众谓宜缓行,杖屦同其子沉行三千里,脚为流血,无几微见言面。

至舂陵,远近来学者日众,州士子莫不趋席下以听讲说。有名士挟才简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谒拜,执弟子礼甚恭。人为之语曰:“初不敬,今纳命。”爱元定者谓宜谢生徒,元定曰:“彼以学来,何忍拒之?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窦所能避也。”贻书训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一日,谓沉曰:“可谢客,吾欲安静,以还造化旧物。”阅三日卒。侂胄既诛,赠迪功郎,赐谥文节。

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熹尝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元定往复参订。《启蒙》一书,则属元定起稿。尝曰:“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不厌也。”及葬,以文诔之曰:“精诣之识,卓绝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穷之辩,不复可得而见矣。”学者尊之曰西山先生。

(选自《宋史·蔡元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禁/ 以空善类台谏/ 承风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B.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禁/ 以空善类/ 台谏承风/ 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C.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 禁以空善类/ 台谏承风/ 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D. 时韩侂胄擅政/ 设伪学之/ 禁以空善类台谏/ 承风专肆排击/ 然犹未敢诵言攻朱熹/ 至沈继祖刘三杰为言官/ 始连疏诋熹/ 并及元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除了名、字,常常还有号。“号”实际上是一种固定别名,它是由使用者本人取的。古人取号往往是借此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

B. 礼乐指的是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以礼乐教化作为手段推行治国政策,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C. 古代的诗包括了诗、词、曲。就体裁而言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不讲平仄、对仗、押韵,形式灵活。近体诗是格律诗,有绝句、律诗之分。

D.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长期以来,这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元定少年聪慧,才情出众。父亲给他传授的孔孟正统理论,他都能深刻领悟。长大后曾上西山苦学。他倾心做学问,对朝廷的征召,以病体为由坚决推辞。

B. 蔡元定追随朱熹,因韩侂胄施行打压朱熹理学之举而受牵连被贬谪。蔡元定坦然面对,饯别宴上作诗宽慰众人。而后强拖病体和儿子水路兼行赶往谪居地。

C. 蔡元定抵达道州后,四方闻之而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元定不忍推辞,他无惧种种压力,坚持收徒讲学,并劝诫学生不要做亏心事,不要松懈求学。

D. 蔡元定深得朱熹的赏识,朱熹曾让来求学的人先得到蔡元定的认可才接收,著书立说也是跟蔡元定商讨后才动笔。无论是人品抑或才华,朱熹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名士挟才简傲,非笑前修者,亦心服谒拜,执弟子礼甚恭。

(2)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不厌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用苦难令世界破涕为笑

黄 玮

400年前,即1616年的4月23日,在马德里家中的病榻上,塞万提斯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

正如他的墓志铭所说:泥土盖没了他的肉体,没有盖没他的名字。  

直到最后,他都秉持着关于这个残酷待他的世界的清晰观点:“我被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展现真正的悲惨会是什么样子,是为了充当厄运之箭的射击练习。” 

塞万提斯的去世,也并没有在当时的西班牙激起几多涟漪——一个朝廷的讣告或者一个纪念的仪式。

要到很多年之后,人们才会领悟到,这一天简直是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这一天,莎士比亚在英国去世。世界失去了两位文学巨匠。

但在“领悟”到来之前,塞万提斯只能继续在被遗忘的悲凉中一路向前——他的墓前没有立碑;他的遗嘱不知所踪;墓地所在的修道院翻修时,他的遗骨被挖出、散失。

终于,这位伟大的现代小说之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只剩下他的著作,以及有时确定有时影影绰绰的生平往事了。 

生存逼人。而当时西班牙文坛的繁荣景象,则给了塞万提斯鼓舞。他兴致勃勃地参加文艺界的聚会,吟诗谈文,结识朋友。1599年阿莱曼流浪汉小说《古斯曼·德·阿尔发拉切》的成功,让他意识到,他应该给世界提供对一种文类的令人兴奋的冲击——他希望自己写一本书,能够永远地“毁灭”骑士小说。

于是,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给了一部将被举世公认的杰作。这部作品的创作,凭借的是一支鹅毛笔和诸多奇思异想,以及作者本人的坎坷生平。

因此,这样的创作或许也可以被视为淬炼苦难的过程。塞万提斯在无穷无尽的不幸遭遇中,囤积力量,升华苦难,编织想象,终于造就了另一个人物的出发——身骑瘦马、手举长矛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出发,令世界破涕为笑。笑声成为无数读者对塞万提斯的回报。 

尽管,作家本人依然没能摆脱清贫。但他内心的欣喜,是可以想象的。毕竟,某种程度上他实现了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堂吉诃德》的成功,恰恰指向骑士小说的末路。

1606年,他在马德里落脚。在依然窘迫的日子里,他俯身书桌,勤奋地挥动手中的鹅毛笔,迎来他创作最多产的时期。那段岁月,是作家生命最后的怒放,也是文学恣意的怒放。塞万提斯的写作,对底层生活和崇高理念表现出迷恋与擅长。正是这种接地气的特质,使其即便书写幻想和荒诞时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1613年,《训诫小说集》出版。虽然病痛缠身,他还是在4年中写出了《堂吉诃德》第二部的72章。大有只争朝夕之势。

为了对付《堂吉诃德》的赝品,他要让让真正的第二部尽早问世。他没日没夜地赶写,似乎还给自己定了完稿日期。一年后,《堂吉诃德》第二部出版,同年还出版了《八部喜剧及八部幕间短剧集》。代价是,他的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年近七旬的作家变得弱不禁风。

漫长的人生路,予以他太多苦难,他又将这些苦难淬炼成一字一句,呈现给这个世界。这样的过程艰辛而快乐,同时也是让幻想破灭的。最显著的是,他可以写出受人欢迎的书,却不能靠写书过上好日子。

即便如此,他依然写啊,写啊。

病痛愈加磨人,身体日渐枯萎,只有那支鹅毛笔,静静流淌着他构思已久的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写作速度之快,令人意外。

直到1616年4月23日,这支笔,枯竭了。

                                      (选自《解放日报》同名文章,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他一生的遭遇简直就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历险记。塞万提斯24岁时加入部队当兵,在战争中不幸受伤,导致左手残疾,但他仍带着伤残的身体继续留守战场。几年后终于可以带着推荐信回国,却不料在途中遇上了海盗,结果沦为他们的奴隶,差点上断头台。直到34岁时才被亲友们赎回。他一生中有过三次牢狱之灾。

相关链接②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唐吉诃德》讲的是一个50多岁的疯子,觉得世界太黑暗,要去践行他的理想主义,却又到处碰壁的故事。一个贫穷的乡绅因过度痴迷于骑士小说,某天突发奇想地要去行侠仗义,于是找来长矛和瘦马,带上仆从踏上了征途。他把沿途看见的一切都臆想成是自己脑海中的不公平事物,随时趁机发挥骑士精神,除暴安良,拔刀相助,做下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情。中间还被一个冒充的骑士打败,回到家中隐居一年后又忍不住重新出发。最后,直到弥留之际他突然大彻大悟,看清楚了自己是因中了骑士小说毒,而这个时代早已不需要骑士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塞万提斯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文豪,他们的去世震动了当时世界文坛。

B. 关于塞万提斯的生平事迹,大家知之甚少,他只留下了作品,让世人知晓。

C. 当时西班牙文坛繁荣的景象,给了塞万提斯以鼓舞,当他兴致勃勃地写出永远“毁灭”骑士小说的《堂吉诃德》时,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D. 从文章来看,作者历经苦难,却未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这一段人生经历与堂吉诃德为了践行他的理想主义,到处碰壁的故事有着相似的地方。

E. 塞万提斯的写作,非常喜欢写底层人们的生活,擅长表现崇高理念,尽管他的作品有着幻想和荒诞的内容,但他仍然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2.塞万提斯是怎样将他的苦难淬炼成文字的?请结合他的创作经历分条简要概括。

3.塞万提斯一直秉持着“我被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展现真正的悲惨会是什么样子,是为了充当厄运之箭的射击练习” 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