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之归心似箭。
(2) ,青雀黄龙之舳。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4)《陈情表》文章结尾用 ,死当结草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5) ,石破天惊逗秋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北固山看大江
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①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②铁瓮:镇江城的别名。
1.全诗围绕一个“看”字展开,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诗歌的第二句有什么作用?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①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②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③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①渐:渐进发展 ② 经事:常规之事。 ③论次:论述编次。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不君则犯 犯:作乱
B.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
C. 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当:适合,恰当
D. 犹不能宣尽其意 宣:颂扬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徒慕君之高矣也
B. 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垂空文以断礼义 木欣欣以向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的一组是( )
①《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②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③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④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⑤《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来看,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他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不愿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从而违背先
父的临终遗言。
B. 因为上没有圣明君主,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写《春秋》。流传下这部用笔墨写成的著作来判明什么是礼义,以代替周王朝的法典。
C. 《春秋》之中记载了三十六次弑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国事件和诸侯不计其数的不能保其国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
D. 司马迁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5.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儒家经典的《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一年间的史事。
B.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如果说,《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是横的叙述历史,那么《春秋》《资治通鉴》这类的编年体史书,就是纵的叙述
历史。
C.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
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
D. 《诗》《书》分别指《诗经》和《尚书》,前者是我国的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属于文学著作;后者则是儒家经典,具有很深的思想教化意义。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3)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小,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多,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
B.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B.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学校的名称有“校”“庠”“序”等。办学的形式先秦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后代还有“太学”“国子监”“书院”“私塾”等。
B. “冠礼”是指古代男子成年时(十六岁)加冠的礼节;再拜指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 古诗文中常说的“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
D.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汉代命名的夜半、鸡鸣、平明、日入、黄昏、人定等时辰名称表示了时间从早到晚的推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睡觉时将枕头垫在头颈部下面,其作用是使颈部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在睡觉时与整个人体一起放松与休息。
B. “天宫一号” 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C. 市政府决定配合京津翼一体化方向,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 高等院校抓不抓在校学生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着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