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邹怡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邹怡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他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彼得•弗兰科潘为了避开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写出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B. 彼得•弗兰科潘紧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的东方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C. 彼得•弗兰科潘精心编排了25章,如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等,这些章节的编排采用修辞手法,且暗示丝绸之路上并不只是丝绸。

D.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就会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是指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绘制的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

B.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等文化在丝路上的交流之路。

C. 丝绸之路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诸种文明展示其魅力的舞台,也是在你争我夺的硝烟散去之后诸种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路径。

D.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的诞生地,是世界主要宗教传播壮大的渠道,是古代学者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的聚集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彼得•弗兰科潘用一部辉煌巨著把世界重新解读,聚焦于东西方交汇的区域,详述“东方”是如何深刻影响“西方”的。

B. 尽管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但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等物产始终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对象。

C. 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如今我国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可谓应运而生。

D. 丝绸之路上希腊、罗马等古国文明和游牧文明曾在此相遇竞演,如今这条路上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有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

 

1.B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B. 彼得•弗兰科潘紧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的东方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紧扣”不准确,“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表述有误,原文第4段相关表述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 2.试题分析:C. 丝绸之路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诸种文明展示其魅力的舞台,也是在你争我夺的硝烟散去之后诸种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路径。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为“丝绸之路……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 3.试题分析:B. 尽管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但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等物产始终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对象。根据原文内容,选项表述的转折关系不成立,而且,从原文第3段第一句可知“丝绸……主要对象”表述也有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去年,北京某中学学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结果遭到私家车上的四人下车围攻。这四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其中一女子不停地说: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傻了吧!而这名学生则表示私家车占用自行车道,人人都有权利拍照。该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极力为该生点赞,有网友认为学生应专心学习,也有网友虽赞同这种勇气,却不支持他的这种做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 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 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 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 仰关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    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而今安在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壑之潜蛟   动词使动用法   使----舞动

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名词作状语   向东

C. 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意动 -----为侣

D.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  又险又远的地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塘      羞涩     渺芒    B. 落蕊      蛾眉      班驳

C. 窈窕      溘死     落莫    D. 徘徊      旌旗      形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