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 坝上的云 王巨才 到坝上,像猛然闯进陌生的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

坝上的云

王巨才

到坝上,像猛然闯进陌生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

最惹人的,是那铺天盖地、惊心动魄的云。大团的,如雪域高原巍峨耸峙的群峰,小些的,则像一垛垛随意堆积的棉绒。大团小团的云,逶迤纠结,撕扯不断,威风八面地布满整 个天空,让人顿生敬畏。云是低垂的,似乎伸手便可抓到一把。云又是静止的,半天见不到些许变幻。太阳倒像 是游动的。当太阳躲在背后的时候,云会呈现浓淡深浅不同的状态,而当她一旦露脸,所有 的云团便立刻镶上耀眼的金光,像聚焦在一万只强光灯下,轰轰烈烈,辉煌无比。

云层的上面,是湛蓝的天幕。那蓝色,也是辽远的,深邃的,洁净神圣的,伫望之际, 总有一种心底空茫,万念俱消,乃至整个人都要被融化的感觉。

这样的天空是能够让人陶醉的,感动得掉泪的。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蓝天白云下的塞罕坝,位于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余脉交界处,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原”。

真不敢相信大自然竟有这样神奇的灵感,把一片辽阔的原野摆布得如此周到,协调,精

妙绝伦。中心的位置自然是浩浩渺渺、波光幽幽的湖水。从环湖小道走过,不时会有打挺的鱼儿 跃出水面,挑逗人们的游兴;茂密的水草间,也会有不知名的野鸟猛地从身边腾起,像故意 吓你一跳,而后带着一串悦耳的鸣声顽皮地向远处飞去。湖的四周,是巨幅地毯般铺展开来 的草甸,草是浅黄色的,上面缀满蒿子梅、金莲花、野百合、风信子等五颜六色的野花,像 是给湖水镶了一圈璀璨的璎珞。再远处,便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次第排开的白桦林和油松 林,那白桦和油松都像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高矮粗细全都一样,看去如同士气饱满的军阵, 齐刷刷布满大小冈峦,煞是雄壮,威严。

谷底是一条小溪,泠泠有声,清澈见底。老曲说这便是滦河的源头,为保证京津用水安 全,这一带是绝对不许污染的,连种地都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小溪对面便是内蒙古地界,山 坡上一排青砖红瓦的平房,老曲说那村子叫十二座连营,属克什克腾旗。我问他家在什么地 方,老曲左手一指,说就是远处沙柳树下的那几排房子,叫西连营。问光景过得咋样,答说 还行吧,你们租的这三匹马都是我的,两个月旅游旺季,少说也能收万把块钱;平常时间, 房前屋后种点荞麦莜麦土豆萝卜什么的,基本够一家人吃了;也没有什么负担,两个孩子一 个在湖南上大学,一个在县政府上班。农村人要求不高,能自给自足,自由自在,也就满足 了。

老曲 70 多岁,脸膛黑里透红,看去不到 50。见我们七嘴八舌连声称羡,他憨厚而不无 幽默地表示,生活在这个地方,再不显得年轻些,能对得起身边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吗?

第二天,走进农场展览馆,发现另一个精彩的伏笔!

原来,这些让我们一整天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这被称作河的源头、云的故

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的塞罕坝,既非老天恩赐,也非祖宗馈赠,而是当代英 雄胼手胝足、生死以之的杰作。

这方曾是皇家林苑的风水宝地,历经放围垦种和战乱破坏,全国解放时已变成风沙肆虐 的莽莽荒原。为了“给北京阻沙源,给天津涵水源,给国家增资源,给地方拓财源”,1962 年 2 月,来自全国 19 个省市的 127 名大、中专毕业生和 242 名工人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 了植树造林,重建绿色屏障的征程。共和国版图上,一个新型的国营林场由此诞生。

想想看,那是一种何等艰苦卓绝的征战: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最低可达零下  40  摄

氏度。全年降水量仅 417 毫米,无霜期也只有 42 天。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物质供应极度 匮乏。正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年轻的创业者们不避风霜劳苦,吃窝头,住窝棚,饮 雪水,抡铁镐,历经一次次失败,又夺得一个个胜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硬是在这片海 拔  1500  米以上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派葱茏的绿意。现在,塞罕坝人工林和草原面积达到

1658 平方公里。这中间,自然包含几代林业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有说不完的感天动地的 故事。

汽车沿京承高速公路南行,过了古北口,天气又变得灰蒙蒙的。如同从一场美轮美奂的 舞台情景中返回现实,思绪纷然,感慨丛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描绘坝上的云以及云在太阳下的不同形态,表现云辽远洁净神圣等特点,是为了引出下文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水。

B. 文章运用移步换景和比拟的手法,通过对色彩、声音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秀美的塞罕坝是大自然精妙绝伦的天然馈赠。

C. 文中写几代林业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征战,表现了造林护林者的艰辛与奉献,也从侧面表现塞罕坝曾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

D. 文章通过塞罕坝风光的描写、与老曲的对话和农场展览馆的介绍,将自然景色和人文思考有机融合,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2.开篇说塞罕坝“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发现的两个“精彩的伏笔”,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1.B 2.①勾起读者阅读的好奇心。②表达对塞罕坝的惊奇与赞美,引出下文对塞罕坝秀美风 光的描写。③与文末写归途中的污染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对塞罕坝的珍惜。 3.①第一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老曲之所以能身心年轻生活满足,是因为塞罕坝青山 绿水、蓝天白云优美环境的庇护。②第二个“精彩的伏笔”指的是塞罕坝之所以有青山绿 水、蓝天白云的优美环境,是因为几代林业工作者植树造林艰苦创业造就的。③两个“精 彩的伏笔”,层层递进,强调塞罕坝美好生活和优美环境源自几代林业英雄艰苦卓绝的努 力与奋斗。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不是“移步换景”,而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分析。开篇说塞罕坝“一切都那么真实”又“真实得让人不敢置信”的作用,结合位置分析,位于文章的开头,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如勾起读者阅读的好奇心。表达对塞罕坝的惊奇与赞美,引出下文。与文末写归途中的污染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派:老子、庄子、孟子重直觉,墨家、名家重观 察、分析,《周易大传》等兼顾重直觉和观察分析。

老庄思维方法的精义是主张以一颗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接感知作为万物本根的道。老 子把“为学”和“为道”对立起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没有价值,应当“绝学”,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个“损”的功夫,也就是“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功夫。 有了一个无疵的“玄览”,就能“不窥墉,见天道”,即直觉万物本原的道。老子此说,至 庄子更得到发展。庄子主张以“外天下”、“外物”、“外生”的方法去“见独”、“体道”、 “睹道”,认为“无思无虑始知道”。这就是要去掉一切知识、感情、欲望、思虑,去直接 感觉万物本原的道。

孟子思维方法的精义是“尽心”,尽心即尽量发明此心。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 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也是一种直觉法,这种直觉方法与老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 反省内求,而不是冥而直往的外求;它不废弃思,也不完全反对博学,不过其“思”的功夫 是用在“内省”上。

老庄和孟子的直觉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陆九渊、王守仁“明心尽性”的方法即祖述 孟子,而邵雍、张载、程颐、朱熹的方法中,则有老庄方法的成分。

墨家颇致力于事物的观察和分析,从他们断言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可知他们也注重实验。 但他们对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实验的具体方法,则未做论述。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把此 种方法当作神秘的技术秘而不宣之故。名家中的惠施,也很注重外物的观察与分析,史称他 “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散于万物而不厌”。名家中之公孙龙则特别注重 分析。公孙龙有“离坚白”的命题,认为一块石头的坚性和白性是相互分离的。墨名二家注 重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是发展了自然科学和逻辑学。墨名二家之学的中绝失传,使中国传统 的思维方式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派别。虽然后来的科学家比较重视实测,如张衡、僧一行、沈 括等,并在科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些哲学家也提出过一些重视观察和分析的理论,如 明代哲学家方以智提出“质测即藏通几”的命题,即认为哲学寓于实证的自然科学之中。但 总的看来,中国传统哲学中缺乏关于观察的系统理论,对分析也比较轻视。

《周易大传》则有兼重二者的倾向,显得比较全面。它一方面强调观察和辨析,“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类族辨物”,如此等等;另一方面强调“精义 入神”,“穷神知化”。“入”即直觉,“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对神化的知识建立在道 德修养的基础上,也属于直觉。《周易大传》的这种方法,对后世影响也很大。邵雍、张载、 程颐、朱熹的思维方法,都属于此类型。

(摘选自张岱年 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庄子主张废除思考去掉知识,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接感知客观的万物本原的道。

B. 孟子、陆九渊、王守仁不完全否认思与学,与老庄冥而直往的外求不同,而是反省內求。

C. 提出“质测即藏通几”命题的明代哲学家方以智,比较系统地总结出观察和分析的科学理论。

D. 《周易大传》兼顾直觉和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不仅显得比较全面,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庄和孟子思维方法的精义虽各不相同,直觉的对象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一种直觉法。

B. 墨名二家之学中绝不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技术秘而不宣,以致未能传承下来。

C. 名家讨论的一些命题,如“离坚白”之论,虽有较浓的诡辩色彩,但客观上发展了逻辑学。

D. 虽然后来的科学家都比较重视实验,但“实测”仍不是中国传统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事求是”的方法成为当今主导的思维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哲学不再讲直觉。

B. 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派,各派在思维方法上各有侧重,互有优劣。

C. 名、墨两家倡导的观察、分析的方法在儒家内部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

D. 重直觉、轻分析的学术风气,不仅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1月10日,重庆一名老人倒地受伤。女医生谭永超正好从旁边过,马上跪地按压急救,直至救护车到来,老人最终化险为夷。报道说,女医生的丈夫在那一瞬心里转过很多念头,老人身份不明、伤情不明、受伤原因也不确定啊!况且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动作幅度、频率都比较大,妻子怀孕6个月了,不宜做剧烈运动……谭医生却没有丝毫犹豫,说这是做医生的习惯,见到病人就要冲上去。

现场抢救的照片被人拍下上传网络,网友们点赞如潮。都夸:好医生啊!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

(1) 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与“畅销的牙膏”的含意。

(2)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幽壑之潜蛟    B. 鱼虾而友麋鹿

C. 方其荆州    D. 匏樽以相属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选项中,划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一样的一项是(    )

A. 极娱游暇日   窜梁鸿海曲

B. 时矫首遐观   鸟倦飞知还

C. 谨拜表闻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 悟已往不谏    善万物得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