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来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来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吃完了,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李大壮的妻子冯秋萍是出了名的抠门儿,在家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在广州打工时肚子疼也舍不得吃药,舍不得上医院,这反映了她的愚昧无知。

B.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

C.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一生,心中愧疚,决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D.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

E.过年,原本应该是快乐热闹的,然而在小说中,读者却只能看到让人黯然感伤的一幕,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

(2) 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AE (2)①第一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用。②第二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①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回家”为线索,使叙事显得更加集中。②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通过“回家”这一典型事件和火车上、车站等典型的场景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③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以小见大,以李大壮一家的“回家”来展示乡村打工者群体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④从艺术感染力来看,回家过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而李大壮一家的回家却是如此悲惨,对比中更能突出乡村打工者处境的艰难,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回归原文,从内容主旨、思想情感、重要句子含义作用、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多方面考虑。A项,说冯秋萍“愚昧无知”错误,从全文来看,这反映的是冯秋萍生活的窘迫,反映了她作为乡村打工者的艰难与不幸。E项,“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解读错误,小说聚焦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显示出真实的艺术力量,表达的是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与真挚的人文关怀。 (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细读画线处环境描写的内容,把握环境的特征,然后联系小说的情节,从其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氛围的营造、主题思想的揭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应遵循规范的答题模式,先指出环境的特点,然后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做到条理明晰,要点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表现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神奇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了一种假设,可以保证秦王朝世世代代传递不绝,这个假设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①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②。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⑤。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

①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是诗人的朋友。②匈奴犹未灭:借用汉代威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魏绛:春秋时期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③三河: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冲国。④横:横亘。接:连接。⑤ “勿使”两句:运用典故。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1.第一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

2.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B.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C.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D.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书令,古代官名,指中书省的长官,掌管传宣诏命等事宜。中书省和尚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额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划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刍议

陆振岳

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我国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在先秦诸子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中之一。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不少。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墨子》里关于数学、物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这是人所共知的。

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惨祸。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讨厌陆贾称说《诗》《书》,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景之治”。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抑儒而扬道。他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本撰《汉书·艺文志》,已是崇儒之世,《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例外。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王命运的“素王”;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为汉制作的神话来。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多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切时期。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当一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的时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的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如“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博学”“知耻”“义然后取”“孝亲”“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黎民不饥不寒”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至高无上。

B. 老子用道阐发宇宙论,《墨子》记载了多种发明,而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导致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

C. 齐桓公任用了法家的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信用主张变法的商鞅称霸西戎,这些说明儒学在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的短处。

D. 孔子在鲁国、卫国、蔡国等地没能够施展其抱负,儒冠被刘邦当作溺器,儒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地位才得到提高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儒学的要旨之一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叔孙通替汉高祖制定朝仪后,儒生才较多地登上政治舞台。

B. 汉武帝时儒学地位得到提高,孔子竟被称为素王。《六经》的著作权本不是孔子却被划归孔子,这是某些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而做的。

C. 一个王朝兴盛,儒学便跟着兴盛,王朝行将崩溃,儒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可见儒学的盛衰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D. 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强化王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把儒学奉为官方哲学,但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蕴含着大智大慧的儒学,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的阐发和丰富,成为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藏。

B. 道家采儒墨思想之精华,撮名法之要,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可见道家在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C. “忧乐天下、博学知耻、清静无为、孝亲尊长”这些儒学的思想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心里,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

D. 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学,但也是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来人相关费用时抵用。

据媒体报道,自从“奖孝金”制度推出后,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个星期来一次,现在变为两三天来一次,以前两三天来一次,现在几乎天天过来探视。

然而,在一家门户网站所做的调查中,近半数网友认为护理院没有必要设立“奖孝金”制度。

面对护理院此举,你有 怎样的思考和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