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遗失的寒冷 张亚凌 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遗失的寒冷

张亚凌

    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岁月。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

    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怕将褥子弄脏了。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铺在地上。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同学的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的,很潮湿。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我从没有向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

    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

    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褥子会一直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我就满教室找别人扔的纸片,厚厚地铺在鞋里。一两节课下来,又湿透了。取出来扔掉,再找纸片,再铺进去,再应付一阵,如此反反复复。纸片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时一个本子一毛钱,都是很节省地用。

    雪后若有太阳,在别人吃饭时,我就留在教室里。因为饿是可以忍受的,入骨的冰凉却是难以抵御的。等到教室里没人了,我就将凳子搬到外面,将鞋子脱下来,底朝上晒晒。我则盘腿坐在凳子上,搓揉着冰凉如石块的脚,让它暖和些。

    再后来,我有些开窍了:找到塑料袋,撕开,铺在鞋底,再铺上纸,就好多了,也不用不停地换纸。有一句话我信,那就是“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是等着鞋子自己慢慢变干。我甚至一度固执地认为,是我自己的身体暖和了脚,脚再暖和着鞋子,直至吸干鞋里里外外所有的“水分”,鞋底才会变干。

    还是连续的雪天冻掉了我的寒冷?

    每个周三下午有一个半钟头的活动时间,我常常趁机跑回八里外的家里取下半周吃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下着大雪。

    雪大风猛,我是抄小路往家里赶的。有的地方雪没过了我的膝盖,很熟悉的小路也因大雪的覆盖变得陌生,以致我一脚踏下去摔进了雪里面——我把沟边当成了小路。从雪里爬出来,继续往回赶。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儿地说:“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

    父亲赶忙倒了一碗热水让我暖和暖和。我伸手去接,明明接住了,碗却摔在了地上——我的手指冻僵了!我走到镜子跟前,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被雪弄湿了的头发,再在风的猛刮下,直直地向上竖着!

    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我只说,赶紧给我装吃的,我不想迟到。背起装满干粮的布袋子,我又赶往学校。

    风还是那么猛,雪更大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从独自对抗过那场大雪后,她似乎再也没有畏惧过寒冷!接下来的两个冬天,似乎都一样,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是那场大雪不客气地冻掉我那脆弱的寒冷?

我只知道:在三十年前,我,遗失了我的寒冷。

    (选自《读者》,有删改)

1.十三岁的“我”在那一年经受了哪些苦难?请加以概括。

2.文中说“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请简要概括“我”用了哪些“智慧”。

3.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文章为何以“遗失的寒冷”为题目?

5.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请结合文本以及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1.①小小年纪就必须在八里外的学校住宿,每周三要在一个半钟头内跑回家拿下半周吃的东西。②以“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为一顿饭食。③窑洞宿舍打地铺,冬季与寒冷对抗。 2.①在褥子下铺上废纸片。②只要有太阳就晾晒褥子,雪后在教室外晒鞋。③不脱衣服蒙头睡觉。④鞋里先铺塑料袋,再铺纸。 3.诗句的内容引发了“我”的思绪:大雪带给“我”的不是“枕着馒头睡”的丰收喜悦,它带给“我”的只是难熬的寒冷。“泪水悄然滑落”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心灵的真实呈现。 4.①“遗失”“寒冷”的事件是全文的主要内容。②标题新颖,能够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③“遗失的寒冷”可以表现人物和艰难困苦的抗争,是文章主题的体现。 5.①寒冷这样的苦难锻炼了“我”的意志,磨砺了“我”的心灵。在后来的生活中,“我”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挑战,甚至觉得“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这样的经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虽然回忆起来“泪流不止”,但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感慨与体悟。告别苦难后,我们就可以平静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②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苦难,关键是用什么心态对待苦难。有人在苦难面前退缩,有人经历苦难后奋发。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面对苦难,把苦难当作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和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2.试题分析:注意紧扣题干中的“智慧”作答,主要是“在褥子下铺上废纸片”“只要有太阳就晾晒褥子,雪后在教室外晒鞋”“不脱衣服蒙头睡觉”“鞋里先铺塑料袋,再铺纸”。 3.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属于情感句,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4.试题分析:注意从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表现人物和艰难困苦的抗争,是文章主题的体现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压下来。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他们把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这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

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

科学家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照。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的。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

B. 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

C. 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

D. 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

B. 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益于他一开始就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进行研究。

C. 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因素造成。

D. 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对照,相当客观。

3.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0月24日,201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正式结束。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国考计划招录人数为22 248人,截至10月24日18时,共有131.7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也就是说,2015年国考每个计划招录人员的竞争比例(即平均每招录一个人背后的竞争者数量)约为59.2∶1,创近年来新低。

(1)请试着拟写一则新闻标题,要求20字以内,务必准确简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就国考降温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40字左右,分两点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校举办“校园好声音”歌手比赛,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台词,将下面两首歌曲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不超过80字。

第一首歌曲《歌唱祖国》

第二首歌曲《我的中国心》 演唱者:高三(2)班李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刚一进游乐城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A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________,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A. 血盆大口张开化作城门

B. 城门就是张开着的血盆大口

C. 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D. 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新加坡是中国重要的友好邻邦,李光耀先生是中新关系的缔造者和奠基人,为中新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李光耀先生的辞世对于中国,是沉痛哀悼的,中方向新加坡政府表示诚挚慰问。

B他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坛上升起的一颗很引人注目的新星,而且他一向仗义执言,对政治和时事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怎么不会不给他带来一些心胸狭隘之人的嫉恨呢?

C对于广州流感疫情,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广州的流感病例和前段时间情况差不多,这两周在各医院门诊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4%左右,低于前两年同期,也低于5%的警戒线,流感病毒阳性率累计55%,处于历史同期较低的水平。

D大赛在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目标和期望。无论在赛场上表现如何,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就是不断训练,不断提高,为的不仅是一次比赛的成绩,而是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一击毙敌,一击必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