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驴打滚儿 林海音 半个月过去,宋...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驴打滚儿

林海音

半个月过去,宋妈说,她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子的影子。树荫底下听不见冯村后坡上小栓子放牛的故事了;看不见宋妈手里那一双双厚鞋底了;也不请爸爸给写平安家信了。

冬天又来了,黄板儿牙又来了。宋妈让他蹲在下房里一整天,也不跟他说话。这是下雪的晚上,我们吃过晚饭挤在窗前看院子。宋妈把院子的电灯捻开,灯光照在白雪上,又平又亮。天空还在不断地落着雪,一层层铺上去。宋妈喂燕燕吃冻柿子,我念着国文上的那课叫做《雪》的课文: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老师说,这是一个不会做诗的皇帝做的诗,最后一句还是他的臣子给接上去的。但是念起来很顺嘴,很好听。

妈妈在灯下做燕燕的红缎子棉袄,棉花撕得小小的、薄薄的,一层层地铺上去。妈妈说:“把你当家的叫来,信是我叫老爷偷着写的,你跟他回去吧,明年生了儿子再回这儿来。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小栓子和丫头子,活该命里都不归你,有什么办法!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

宋妈一声不言语,妈妈又说:

“你瞧怎么样?”

宋妈这才说:

“也好,我回家跟他算账去!”

爸爸和妈妈都笑了。

“这几个孩子呢?”宋妈说。

“你还怕我亏待了他们吗?”妈妈笑着说。

宋妈看着我说:

“你念书大了,可别欺侮弟弟呀!别净跟你爸爸告他的状,他小。”

弟弟已经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宋妈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轻轻给弟弟脱鞋,怕惊醒了他。她叹口气说:“明天早上看不见我,不定怎么闹。”她又对妈妈说:“这孩子脾气犟,叫老爷别动不动就打他;燕燕这两天有点咳嗽,您还是拿鸭梨炖冰糖给她吃;英子的毛窝我带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给捎了来;珠珠的袜子都该补了。还有,……我看我还是……唉!”宋妈的话没有说完,就不说了。

妈妈把折子拿出来,叫爸爸念着,算了许多这钱那钱给她;她丝毫不在乎地接过钱,数也不数,笑得很惨:

“说走就走了!”

“早点睡觉吧,明天你还得起早。”妈妈说。

宋妈打开门看看天说:

“那年个,上京来的那天也是下着鹅毛大雪,一晃儿,四年了!”

她的那件红棉袄,也早就拆了;旧棉花换了榧子儿,泡了梳头用;面子和里子,给小栓子纳鞋底了。

“妈,宋妈回去还来不来了?”我躺在床上问妈妈。

妈妈摆手叫我小声点儿,她怕我吵醒了弟弟,她轻声地对我说:

“英子,她现在回去,也许到明年的下雪天又来了,抱着一个新的娃娃。”

“明天早上谁给我梳辫子?”我的头发又黄又短,很难梳,每天早上总是跳脚催着宋妈,她就要骂我:

“催惯了,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多寒碜!”

“明天早点儿起来,还可以赶着让宋妈给你梳了辫子再走。”妈妈说。

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听见窗外沙沙的声音,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赶快起床下地跑到窗边向外看。雪停了,干树枝上挂着雪,小驴拴在树干上,它一动弹,树枝上的雪就被抖落下来,掉在驴背上。

我轻轻地穿上衣服出去,到下房找宋妈,她看见我这样早起来,吓了一跳。我说:

“宋妈,给我梳辫子。”

她今天特别的和气,不唠叨我了。

小驴儿吃好了早点,黄板儿牙把它牵到大门口,被褥一条条地搭在驴背上,好像一张沙发椅那么厚,骑上去一定很舒服。

宋妈打点好了,她用一条毛线大围巾包住头,再在脖子上绕两绕。她跟我说:

“我不叫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说完她就盘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

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相关链接:《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驴打滚儿》是其中一篇,写宋妈的悲剧命运。她嫁给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去了英子家做佣人,丈夫则偷偷把女儿卖了,儿子因没照看好掉到河里淹死了。过了好几年,宋妈才知道,之前她还在一直给儿子小栓子做新衣服、新鞋子往家里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雪夜念诗一情节,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表明宋妈与这个家庭关系融洽,同时也反衬了宋妈的悲苦。

B. 宋妈在离开前的晚上,跟英子的妈妈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表现出宋妈对英子和弟妹的不放心,体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C. 宋妈说回家和丈夫算账,英子的爸妈都笑了,他们笑的原因是他们了解宋妈,宋妈不是那种跟人算账的人,宋妈这样说表明她接受了他们的安排。

D. 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手法,回忆了关于宋妈的生活点滴,表现了英子对宋妈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宋妈的形象特点。

3.请探究小说结尾两段的丰富意蕴。

 

1.D 2.富有爱心。爱雇主家的孩子,要随丈夫回家了仍对他们不放心。做事尽心。在英子家做佣人尽心尽责,深得英子一家人喜爱,离开前向英子母亲交代诸多事情。随和认命。女儿被丈夫卖掉了,儿子因没照看好淹死了,英子母亲让她回家再生一个儿子,她安然接受。 3.小说结尾处写景起到烘托气氛,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的作用;美好的画面是“我”永恒的记忆,寄托了“我”对宋妈的喜欢以及舍不得她离开的思想感情;在雪后清新的空气里响得真好听的铃铛声,寄托了“我”对宋妈的美好祝愿,希望宋妈能结束悲苦的命运,迎来美好的未来。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题干“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答题关键词“不恰当”。选项中D项,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荀子的思想以儒学为宗,又兼容并蓄了其他诸子的部分思想,可谓春秋以来诸子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卓有建树,并且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的理论贡献。钱穆先生就认为:“汉代以后的儒家学者对经济的见解,基本上由此而来。”而荀子的经济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

荀子认为“人之生固小人”,在《富国》篇里又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指出人性生而就有引起社会纷争,破坏社会秩序的恶质。但同时他又强调“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的人类要得以生存,就必须群居,因为“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认为若不群居,人类社会显然无法发展,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

既然确定“人之生,不能无群”,但以人性易争之“恶”又怎样才能和谐地群居呢?荀子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明分”。他多次提到“分”的作用,譬如,“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将以明分达志以保万世也”等等。他从“分”的角度来解决“群”的和谐与发展问题,与墨子追求“尚同”截然相反。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荀子则既强调了“群”的统一与和谐,也充分肯定了“分”的重要性,指出“群”的组织单元必须多元化,并以之为维系“群”的团结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但究竟什么是“分”荀子却没有明确地做出界定,不过从其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实质上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为所有的社会成员进行明确具体的社会职业、身份等级与职责分工;二是在此基础上为各个成员的“欲求”做出相应的“度量分界”,也就是给不同阶层的人予以不同的权利与资源分配。但这种分配必须以什么为依据呢?荀子指出:“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并说:“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将礼义视为明分的基本原则。

作为分配依据的“礼”,本身就有以德、能为标准进行社会阶层与物质资源之“分”的制度公正的伦理内涵。荀子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德、能的高低就决定了资源分配上的等差。荀子通过礼义对此作出确认,为社会物质资源的分配与个人德、能的对应性提供了保障,试图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由欲求而“争”,并由“争”致“乱”而“穷”所导致的潜在风险。其“礼”从德性要求与制度规范上对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进行伦理价值导向和法律规范,力图做到符合儒家价值理念的起点公平与过程公正,以实现人类难以“近尽”的物质欲望与自然、社会资源的“相持而长”。

(节选自《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兼容并蓄,是春秋以来诸子学派的集大成者,其在哲学、伦理、教育、经济等诸多方面卓有建树。

B. 荀子对汉代以后儒家学者的经济见解有深远影响,其中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是其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

C. 荀子在指出人性生而就有恶质的同时,又强调人类要得以生存、人类社会要得以发展,就必须群居。

D. 荀子认为解决“人之生,不能无群”和人性易争之“恶”之间的矛盾而使人们可以和谐群居,关键在于“明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荀子的“力不若牛,走不若马”承认了人类自身具有局限性,“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说明人应各专其职,群居而合作。

B. 从荀子的“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将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也”和墨子的“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可以看出,前者强调“分”,后者强调“尚同”。

C. 荀子不仅强调了“群”的统一与和谐,还认为如果“群”的组织单元能够多元化,那么“群”的团结和稳定就能够得以维护。

D. 荀子虽然没有对究竟什么是“分”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他明确指出礼义是明分的基本原则,将其作为分配的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荀子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他主要从社会成员的阶层划分、基于阶层划分的权利与资源分配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分”的内涵。

B. 荀子通过礼义对德、能的高低决定资源分配上的等差做出了确认,这是社会物质资源的分配与个人德、能的对应性的保障。

C. 荀子的“礼”对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进行伦理价值导向和法律规范,努力做到起点公平和过程公正,使之符合儒家价值理念。

D. 荀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有效地控制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实现了人类的物质欲望与自然、社会资源的“相持而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义,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

表一

某大学寝室成员关系调查
 

非常融洽
 

比较融洽
 

不好也不坏
 

不太融洽
 

非常糟糕
 

2643%
 

5607%
 

1464%
 

143%
 

143%
 

 

表二

影响寝室成员关系原因
 

心理因素
 

家庭背景
 

生活习惯
 

情感因素
 

个人价值观
 

2647%
 

575%
 

2192%
 

1619%
 

2967%
 

 

1)请根据表一,概括该大学寝室成员相处情况。

2)请根据表二,给即将迈入大学开始寝室生活的同学们提两条建议。(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遵从大自然的规律繁衍生息。直到现代医学逐步发达,人们才知道,____ 。随之而来的,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研究。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的生物钟和道德选择存在联系。也就是说,___,而习惯晚睡的人在晚上诚实度可能更高。有趣的是,有些人认为习惯夜生活的人更可能行为不检点,但研究发现,___,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都会出现不道德或不诚实的行为。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一般人看来,________脂肪减少________起到减肥效果,________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减肥方法:植入脂肪。________人体内存在棕色和白色两种脂肪,其中白色脂肪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________棕色脂肪的功能是促进白色脂肪分解并释放热量,实际上是帮助减肥的,________人体内棕色脂肪含量不高。研究人员利用白色脂肪的干细胞培育出了一种米黄色的脂肪,其功能与棕色脂肪类似。

 

A

只有

才能

/

只是

B

只要

就能

然而

因为

所以

/

C

如果

那么

/

但是

同时

因此

D

虽然

/

不过

不但

而且

可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