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野 店 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莫谈国事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泄,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的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的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的脚步动静了,一睁眼,微白的曙色使你再也朦胧不得了。套上车子,披一身星光,冒着晨风,朝曦把人引上了征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回头望望这一副大红门联,意味够多长呢。

门口一个破席凉棚撑着夏天的太阳,为着什么东西奔跑的行人走在这串着天涯和故乡的热土的道,望着这凉棚像沙漠中的人望见了绿洲。三步并成一步赶上来,卸下身上的负担,扪下沾着汗水的檐溜般的布眼罩,坐在一条长凳上用草帽或是手巾扇风。几碗半冷的残色的茶水浇下去,汗马上从身上涌出来,各人身上背着一身花疏的阴凉。设若有一个像蒲留仙一样的人物,夹在这杂色的队伍里,每个人你借给他一把蕉叶,那么一部聊斋会很快地集起来。

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以后,再来!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会忽疏的。

野店的常主顾是车伙子。他们到远一点的地方去运货贩卖,去的时候带着本乡的土产。这些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展得老长,道上的一帆尘土是他们的旗号。一走近了店口,把车子一插,用披布擦去了脸上的汗,弓弓着腰很自然的踏入了店门。因为太熟照例有称号,姓王的是王大哥,姓李的是李二哥。小伙计牵牲口倒水忙乱一气,住一会,叫一袋旱烟把粗气压下,饭上来了。半斤一张的大饼,包着大块肥肉的包子,再要几头大蒜,一块还没腌变色的老白菜帮子。吃起来有点可怕。不,不能说吃,应是说吞。看那个劲,饼如果是铁的,肚子一定变成熔炉。饭后为了消暑,走到水瓮边去,捧着大瓢的生水往下灌,声音咚咚的可以听好几步远。掌柜的算账!这是一闭眼的午睡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外边算盘珠一阵响,几吊几百几十几,小伙计一口喊出来,接着是查铜子的声音。一巴掌钱接到手里,含着笑走到财神位前,不远不近向大粗竹筒内一掷,哗……啦啦……果真是钱龙汇海了。

这些老主顾来到店里若是逢着佳节,——端阳,中秋,元宵,不用开口,半壶白干,四样小菜碟便送到眼前了。喝了不够,还可以再开一回口。不打钱,这算主人的一点小意思,不要看这是小节,主人的大量与吝啬往往作为客人去留的关键。谁不愿用百年不遇的一壶酒去做招徕的幌子?

秋天,连线的阴雨把一个远道的客人困在野店里,白天黑夜分不开界限。闷闷的用睡眠用烟缕打发日子。风挟着雨丝打进纸窗来,卧着,从眼缝里闪进来一片阴暗,粗人就算是不善于愁,一只孤鸿也难免于凄凉。等着,胸中灼火的等着,等到雨丝一断,他是第一个把脚印印在泥上的人。

时间把什么都变了。有了汽车转眼可以百里,夕阳古道瘦马的趣味算完了。野店是诗意的,然而今日的野店成了时代头顶残留的一条辫子了。

1.第四小节点出野店的一副对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5分)

3.作者称野店的客人,有时是,有时又是他们,这样的人称变化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4.请结合野店诗意的表现,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承上启下。用诗句总结上文,含蓄点出早行的孤独辛苦,并引出下文野店给漂泊之人以短暂的安顿与慰藉的叙写,同时也为下文表现客人的通达豪爽做铺垫。 2.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客人的粗犷豪爽,主人的朴实真诚,野店民风的淳朴。 3.这样的人称变化让读者感到,作者介绍野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朋友般地讲述,亲切自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野店的深厚情感,由衷喜爱,有感染力。 4.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作者喜爱;羁旅漂泊的孤苦、秋雨孤鸿的凄凉,令作者悲悯;天涯飘零中的通达豪爽,使作者赞许敬佩;诗意的趣味不再,叫作者深为叹惋。 【解析】 1.“承上启下”,1分;“总结上文,含蓄点出早行的孤独辛苦”2分;“引出下文……叙写”“为……铺垫”各1分 2.风格2分。内涵3分,其中主客的性格特点,各1分;野店的特点,2 分。 3.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四点,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適《燕歌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7)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商山早行》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 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按内容分类,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1)请赏析“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表现手法。

(2)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去国远斗:离国远征

B.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不得方轨:不能并列前行

C.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走水上军:让水军逃跑

D.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空壁:全军离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吾奇兵其后,使野无所掠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B. 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②教淮阴侯反乎

C. ①则大喜,敢引兵遂下            ②信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D. ①成安君陈余闻汉袭之也          ②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的地方扎下营来。

B. 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

C. 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两千轻骑兵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

D. 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和赵王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5.阅读文章,请概括韩信击败赵军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

B. 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 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 “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