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守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800字左。卷面整洁,...

请以“守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800字左。卷面整洁,拒绝乱编故事。

 

守候 清新的阳光,洒满整个院子,井中的水泛起了金色波澜,好像散碎的珠宝发出耀眼的光芒,老树枝头迎来了清脆的鸟鸣声,大公鸡抖搂抖搂翅膀,叫起了新生的太阳。 他不情愿的被赶出温暖的被窝,揉揉睡眼,耀眼的阳光让他睁不开双眼,但他还是望着窗外,依旧是一片安静的祥和,要等的那个人还没有归来…… 收拾好书包,他便去了学校。 当久违的声音响起时,他冲出教室,背起笨重的书包,向村里最高的山头跑去,去找离那份爱最近的地方,大汗淋漓的他爬到了山头,把书包丢在一边,望着那山外的山,天外的天,泪水湿润了红润的脸颊,他回过头来,倚在山头这唯一的一棵树旁。 树,还是年轻的,在微风中摇摆着枝叶,那枝叶向外伸展着,生长着,笔直的躯干,弱小的身躯,无论春秋都在这儿守候着,春天,希望总是发芽,夏天,层层叠嶂的树木挡住了他的身躯,他在压抑中等待……谁知道,对于他,清晨就是他的春天,傍晚就是他的冬。他坐了下来,把大书包拉了过来,认真的读者课本,他想:“我一定要让妈妈知道,我是听话的,有出息的好孩子!” 风儿吹动着他的发丝,不知不觉,太阳落下了山腰,他慢慢地合上,了书——他再也看不下去了:“妈妈,您是答应我的,爷爷说,今天你是会回家的,妈妈,您在哪啊!”他站了起来,向高大的山喊去,他再也忍不住这思念的泪水,静静的,放肆的哭了起来,爷爷吃力地爬上了山头,蹒跚的向他走去,扶起了他,抖抖他身上的泥土,将他搂在了怀里。 “对不起啊,孩子,那只是我骗你的,看你天天往山上跑,实在是危险,我原以为你可以高高兴兴地度过一天,没想到……是爷爷想的不周全啊!” 他啜泣着:“爷爷,我,我想……” 爷爷得了水滴在他的手上…… “爷爷,没关系的,您看,那棵树还在呢,他能守候这末久,我也能的。” 爷爷抱紧了孩子,至少,还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更多一点的温暖…… 在大山中,他只是千千万万留守儿童之一,寂寞的守候着他们自己所编织的,保护着的春天……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守候”可以写守候自己的梦想,最好是那种使自己魂牵梦绕的,从很小时就埋在心里的,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无数会打击、摧残这个梦的外界影响因素,面对这些你迷惘过、徘徊过,但一次次的风雨过后,你蓦然的发现,那个梦才是你今生的追求,所以你守侯她。也可以写守候亲情等话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营造背景,集市广场也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

B. 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

C. 本文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经过乡丁发布丢失皮夹子通知和对质、搜身后乡长还不相信等铺垫转折后,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

D. 虽然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的一推一吼,把高纳大爷最终推向了死亡境地,但他并非是导致高纳大爷死亡结局的最为关键的人物。

2.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

3.阅读本文后,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了哪些道理和启发?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

(4)屈平之作《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

(6)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

(7)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8)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查看答案

把下面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史记·屈原列传》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4)子曰:“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查看答案

文言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日:“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 协不得已,乃应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日:“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 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防、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中弗从。防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防等日:“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各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防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B. 奈何一但欲以神器人    假:授,给予

C. 梁武帝深之            恨:怨恨

D. 出,将戮之          引: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世宗为麟趾学士。

区区不能废远

B. 之仪知非帝旨,拒弗从。

楚怀王贪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C. 乃代之仪署而行

是臣尽节于陛下日长。

D. 而颜见远至于此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帝去世后,刘防、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B. 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C. 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D. 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誉称“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B.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

C.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 欧·亨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托尔斯泰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