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当在宋代以后。先秦时期的士主要依附于贵族,如张仪、苏秦之辈,纵横捭阖,在诸国之间逞其舌辩之才;吴起、乐毅之属,学得兵法,志在建功立业,他们都很少与乡村基层发生关涉。秦代不重文教,焚书坑儒,压制读书人,士人虽多散落在民间,但甚至连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谈不上。魏晋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读书人也多集中在世家大族。有些可以被当作乡贤的,其影响乡里也只限于道德教化方面。

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开始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最典型的要数范仲淹,他晚年捐献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余亩,设立义庄,在家族范围内进行慈善救助。为此,他还订立了义庄规矩,对米、绢、钱发放的对象、数量、方式、管理、监督等事项均做了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后来吕大钧的《吕氏乡约》更是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行为和婚丧嫁娶等社会性的活动作了规范性的要求。钱穆先生说,宋代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在“士大夫社会中逐渐萌茁”,这种自觉的精神,就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感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度逐渐流行,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以来的基层社会自治化。而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人力、财力的困难,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公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清末民国,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乡村的读书人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被阻断,只好走向城市,乡贤大量流失。一向以乡贤为精神领袖的乡民在文化层面也丧失了指引,乡村道德水平急剧下降,其留下的文化真空很快被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宗教文化所填补,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乡村社会急剧凋敝,基层社会动荡不安。

(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族、乡里、乡绅作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

会秩序。

B. 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立足乡土,利用自身的权利和便利,上利国家,下益乡民。

C. 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D. 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体上说,传统中国中央向地方派遣的官员到县级为止就不再有命官,这就为乡村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B. 乡贤作为士阶层,参与乡村管理的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深,魏晋时期对乡里的影响仅限于道德教化,宋时成为乡村管理的主体。

C. 隋唐时期,寒门子弟通过考试,有机会获得“士”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和地方事务,这些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渐增。

D.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可以说是宋代士大夫“自觉的精神”的反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参与地方事务的乡贤典型,范仲淹对家乡事务的参与仅限于宗族内部;后来吕大钧的《吕氏乡约》则超越了宗族的范畴。

B. 明清以来,由于基层社会自治化程度提高,再加上地方政府人力、财力上的困难,乡贤在乡村治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是传统乡贤流失的原因之一。科举制度废除之后,乡村读书人为了寻求发展的途径,只好走向城市。

D. 随着乡贤的流失,乡民失去文化引领,乡村治理失效,乡村社会凋敝,基层社会动荡,以致乡村的文化空间被外来文化占据。

 

1.B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大范围,“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错,应是“乡绅中的良绅”,也就是“乡贤”。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宋时成为乡村管理的主体”错,原文是“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构成了乡贤的主体”。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因果颠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场央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图表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图表,得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30个字)

(1)                     (2)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想要准确地对肥胖进行表述,我们不得不提到脂率,即身体脂肪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但是①  ,这是因为过低的体脂率可能会引发诸多疾病。对身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还和脂肪的分布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和梨形身材。苹果型身材是腰围大于臀围,即比较高的腰臀比;②   ,即比较低的腰臀比。两种体型对健康的影响不尽相同,③   ,苹果型身材比梨形身材更不健康,会增加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             ;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①  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  ②  在于时间,  ③  在于认识、习惯和境界。诚然,  ④  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⑤  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  ⑥  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

 

 

 

 

 

 

 

A

然而

不但

而且

/

甚至

B

因为

/

无论

如果

因此

C

/

不仅

即使

因为

那么

D

其实

不是

而是

不管

/

同时

 

 

A. A    B. B    C. C    D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第三期《朗读者》节目中,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的信件,被称为“2017最美家书”。

B. 每年的高考状元总是能成为各方都“不放过”的热门对象,除了媒体的报道外,政府、企业、学校也都纷纷送上高额奖金。

C. 兰考县不断增强贫困地方“造血”功能和已摘帽的贫困村的脱贫成果,确保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

D. 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5%,但还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