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日:“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 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日:“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已,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授:授予,任命
B.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倡导
C.贼将史思明来寇郡 寇:侵犯
D.惟尔所适 适:适应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B.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C.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D.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5分)
(2)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癣”,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代价。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惕美国的文化输入,增强忧患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B.反对不加辨别地弘扬传统文化,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C.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实和丰富传统文化。
D.积极输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中,只有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科学、文明和进步的积极力量,才值得大力弘扬。
B.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C.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忧患和创造意识,不是骄傲于它的长度,而是不断提升其高度、拓展其宽度。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美国立国史较短,其产品和技术也较发达,所以美国的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宽度。
B.作者反对“论坛”之类的学术活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图强的反动力量。
C.“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它不能够孕育出现代科学技术。
D.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仍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以致造成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请以“文须有益于天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习题
2015年4月15日傍晚,北京遭遇近13年来最强沙尘天气。PM10浓度水平明显上升,能见度小于1000米,北京多个站点PM10已达1000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150微克/立方米)的5.6倍。沙尘暴这个久违的词语再次成为广大市民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面对沙尘的“袭击”,许多市民直呼“受不了”“沙尘比雾霾更可怕”的声音不绝于耳。更有行人调侃道:“忽如一夜沙尘来,一寸‘黄金’满窗台”。
22.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述。字数120左右。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1.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请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鳗鱼灯
杨祥生
秋天的大江,风平浪静,宛如一马平川,正是捕鱼的佳期。
渔人和大黑猫正不遗余力地追捕受伤的鳤鱼,几天来的飞船击水,累得他气喘吁吁。
这条鳤鱼真大真猛呵,是渔人打渔几十年碰到的头一遭。他清晰地看到,这条鳤鱼体长如蟒,鳞白似雪, 头尖像刀, 腮红比火。眼看鱼已经困在网中,可惜他动作稍缓, 收网时慢了半拍。捕渔者谁不贪图擒只大鳤鱼,这是高超技术的象征, 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谁拥有了它, 谁就是渔王,他怎能不心狂意乱呢?然而鳤鱼非等闲之鱼, 它身陷罗网, 闷劲大发, 奋不顾身朝前猛冲, 网破鱼逃。他急中生智, 拔出鱼叉从天而降, 只见水面泛起一团红水, 一股白浪划成一条线疾飞而去, 受伤的鳤鱼就这样遁人大江。为此, 他急得在小船板上跺了几脚, 后悔了好大一阵。
凭多年来的打渔经验, 他知道大凡受伤的鱼只管往前冲, 不会往后退。他不气馁, 竟下定不逮到大鳤鱼誓不罢休的痴劲。他迅速收网, 一只小鲥鱼缠在网眼里, 他悄悄地放到水里,职业道德告诉他,这是国家放养的鱼苗, 严禁捕捉。啊,一条鳗鱼,他一把捉住放到鱼篓里。据说渔人最忌空手而归,如果打不到一条鱼就返船, 你将永远抬不起头来。有了这条鳗鱼垫底, 他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一心一意追捕大鳤鱼了。
渔人大口大口抽了支烟, 顿觉神清气爽, 他用江水洗了把脸,吐了口痰, 拍拍麻木的双臂 , 强挺胸脯, 稳捺舵把, 瞄准目标驰去。小船突突驶了几个小时, 突然颠了颠,开始往下沉。他大叫一声:不好, 鬼滩!
渔人说的鬼滩是江夹口淤积混泥而成的暗滩,稍有负重物压上就下陷。他仿佛进了鬼门关, 从头凉到脚。
小船渐渐陷到船帮。他犹豫了片刻, 背起鱼篓, 搂住大黑猫跳下水, 靠娴熟的水性爬上岸。
眼前的情景令他傻了眼。白茫茫的芦苇密密匝匝,分辩不出东南西北。江风吹拂,发出哗哗巨响, 揪人心肺。天黑乎乎的, 犹如一只大黑锅笼罩地面, 阴森森悚人。露水簌簌从芦叶上落下, 凉得他直打战。 渔人筋疲力尽却没有一丝睡意, 他反复想到的就是充饥, 可是眼下干粮早已被鬼滩吞没,打火机也丢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条鳗鱼, 他将鳗鱼从篓里取出, 牢牢地夹在手指里。没有火煮熟怎么办?看来只有生吃,人饿急了吃什么都是香的。
大黑猫也饿得没有力气, 双眸半闭, 紧紧依在主人身旁。它看到鳗鱼, 一下睁开眼, 伸出长长的舌头, 咪咪地叫着, 声音低哑而凄婉。
他一惊,大黑猫几次救他于险境的场面又在眼前闪现。一次他躺在沙滩上睡觉, 一条毒蛇爬到他身上, 大黑猫用舌头舔了他一夜, 靠睡沫将他弄醒。
渔人心头一热, 便将鳗鱼递给大黑猫。大黑猫咪咪叫了几声,咯嘣咯嘣嚼着鳗鱼, 他仿佛欣赏一曲美妙的乐曲, 慢慢地进入梦乡。
渔人被一声呼喊声惊醒, 身旁站着几位陌生人,打着手电筒, 大黑猫咪咪呼唤着。
陌生人告诉他, 他们都睡了,只见床头站着只大黑猫, 不停地叫唤。他们知道有人遇到困难,就跟着大黑猫摸来。
打那以后, 渔人不打渔了, 在芦滩搭了间小棚,大黑猫守候在他身旁。每晚, 鬼滩旁有只马灯亮着,渔民们齐说,这盏灯是指路的鳗鱼灯。
(节选自《小说界》2012年第三期,有删改)
1.题目是“鳗鱼灯”,文末也以鳗鱼灯结尾。说说“鳗鱼灯”在文中的作用?(4分)
2.文中的渔人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渔人误入芦苇滩一段,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大黑猫多次就渔人的性命,而渔人在最饥饿的时候将鳗鱼给大黑猫吃,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关系。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现实进行探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