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子思①论
苏轼
昔者夫子②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
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论立而争起。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雄,皆务为相攻之说,其余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
嗟夫!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由此之故欤?
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可以知其所止。
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盖亦尝言之矣,而未有必然之论也。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孟子得之而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
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为性善之论欤!子思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之善为论也。
[注] ①子思:名孔伋,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的学生曾参。②夫子:指孔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 由:照着去做
B.皆务为相攻之说 务:致力。
C.皆圣人之微言笃论 微:轻微。
D.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 是:认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B.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C.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D.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夫子之道“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可见其对孔子推崇备至。
B.苏轼认为诸子为名,喜立新论,造成文坛争论混乱的局面,可见他对所谓异端思想持批判态度。
C.子思认为圣人的学说即使愚钝的男女都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践行的,而深奥的地方,圣人也未能完全领会,也不能完全做到。
D.作者将子思、孟子两人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子思比孟子更善于立论的结论,思路清晰,论述严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4分)
(2)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3分)
(3)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朱公①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庄生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后复归,勿动。”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②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②三钱:这里指钱库。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长男固请欲行 固:坚决地
B.庄生家负郭 负:背靠着
C.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论:定罪、判罪
D.寡人虽不德耳 德:道德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然以廉直闻于国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C.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若自入室取金 若知我不降明
3.下列句子全都能直接表现陶朱公长子“奋其私智”而最终导致事败的一项是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
②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③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④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⑤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
⑥吾固知必杀其弟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嘱咐长子送千金任凭庄生处置,千万不要与庄生发生争执,是因为他知道庄生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B.庄生虽然家贫,却廉洁正直,他收下朱公长子送的黄金,并非贪财,只是想表示自己的诚信,等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
C.朱公长子认为楚王行大赦,弟弟本来就可免罪释放,与庄生没什么关系,不必白白浪费千金之资。
D.朱公当初之所以要派小儿子而不是大儿子前往营救二儿子,是因为他对两个儿子非常了解,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以下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
②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
③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
④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⑤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⑥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
A.③⑥①④②⑤ B.⑥③①④②⑤
C.③⑥②⑤①④ D.⑥③②⑤①④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6月4日,经“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前方指挥部会议决定下,对沉船实施扶正救助打捞方案。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基因引发严重精神病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恐惧症及各种癖好为什么会成为家族性疾病,以及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比例偏高。
D.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只需文化上的简单证明就行;但在信任度不高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到亲子鉴定的地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_______。
②按照康德的理论,道德品质和钱,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不过康德说的是在思想上、原则上,而在实际上却仍是_______的。
③新华社消息,乔石遗体今天火化,天安门等地下半旗_______。
A.无可厚非 息息相关 志哀
B.无可厚非 休戚相关 致哀
C.无可非议 息息相关 志哀
D.无可非议 休戚相关 致哀
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饿殍 狼奔豕突 瘐(yú)死 翘(qiáo)首以待
B.气概 作壁上观 粗犷(guǎng) 顺蔓(wàn)摸瓜
C.销假 蜚声世界 偌(nuò)大 残羹(gēn)冷炙
D.松弛 凭心而论 摒(bǐng)弃 功名未遂(su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