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上 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参辰:星宿名。参(shēn)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此出彼息,不能并见;白天

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1.上面两首诗词,虽时间相距较远,却是同主题的姊妹篇。你认为最能表达两者共同主题的(情感)的一句是:           。(3分)
2.请分析这两首诗词共同的表达技巧。(5分)

 

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3分) 2.①通过对山无陵、江水竭、青山烂等难以出现的自然现象的叙写,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强烈情感。(3分)②通过“我欲与君相知”、“枕前发尽千般愿”等句子,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分为两大种: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从题干所问中可以知道,应是找直抒胸臆的诗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 ,“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 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 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岁余,东海大治。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虫分不为礼。然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日: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上方向儒术,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卫青既益尊,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黯见蚧未尝拜,常之    揖:拱手作揖

    B.使人其奏             可:许可

    C.黯质责汤于上前       数:多次

    D.黯小法,会赦免官     坐:因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陛下内多欲外施仁义    侣鱼虾友麇鹿

    B.公卿皆黯惧           击破沛公军

    C.甚矣,汲黯戆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D.见敬礼如此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汲黯家世渊远,世为卿大夫,后来凭借父亲的任命,在孝景帝时担任了太子洗马的官职,以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B.汲黯为人倨傲,不讲礼仪,特别难以容忍别人的虚伪和奸诈,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

    C.汲黯不屈从权贵,为官有政绩,因此被人嫉恨、陷害,只有皇帝不说他的坏话,并认为他近于古时的社稷之臣

    D.大将军卫青非常赏识汲黯秉正忠直、不拘礼数的品德与个性,他礼遇汲黯的规格超过了自己平生所结交的任何人。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群臣或数黯,黯日: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5分)

  (2)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活动是对艺术家所已创造出来的形象的一种再创造。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已评价的生活的一种再评价。只有经过再评价,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从中受到教育。艺术家的主观评价是结合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生活所作的评价,而欣赏者的再评价则是结合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加以重新认识的结果。对艺术形象来说,这种评价是直接的,可是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来说,这种评价是间接的。尽管它是间接的,归根到底仍然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认识和判断。这种评价,可能和作者的对客观生活的评价完全一致,也可能高于作者或低于作者的评价;可能违反作者正确的评价,也可能在欣赏者自己的头脑中纠正作者错误的评价。不论结果多么复杂,这种再评价都将成为欣赏者接受不接受作品思想内容的必经过程。……

    欣赏活动中的共鸣是指在再创造和再评价的基础上,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的作者思想感情达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无间,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共鸣需要以一定相网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共鸣。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或相接近,必须有其现实的依据和基础。一般地说,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必须具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性、社会理想、生活经历,即使是不同阶级,思想不尽相同的两者之间,在某些生活方面或某一问题上,也有相一致或接近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彼此理解,更谈不上对之发生共鸣了。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反映和评价,为欣赏者所接受并引起相当的思想感情(共鸣)。在同时代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

    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条件下,共鸣范围又可以包括到不同时代的作品与读者之间。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特别是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为现代人所欣赏,并可能对它发生共鸣,一方面与古代优秀艺术作品的进步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动性有关。社会生活是历史的发展,现代人不但可能理解古代人的作品,并且由于历史的联系,在某些问题上,思想感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通;但是,另一方面,作为阶级的人的思想感情总是受他一定时代的支配,不同时代阶级的人至少在思想上就有一定距离。因此古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为后来的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喜爱,引起一定程度的共鸣,并不等于后来的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古代人完全一致。例如,现代人对《离骚》的理解,决不会等同于司马迁《史记》中对它的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的欣赏者,不能不是从自己所处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各种条件出发,根据自己所处时代和阶级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古代作品,接受其某些思想因素。由于古代优秀作家的世界观往往既有进步方面,又有落后一面,所以古代作品总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现代人也往往只能与其作品的某一方面发生共鸣。而且所谓共鸣,本身就包含有一定的矛盾:不同阶级的欣赏者对同一作品所发生的共鸣,也就具有不尽相同的具体内容。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同一作品发生共鸣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我们必须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发生共鸣的原因和共鸣的内容。既要反对对共鸣作超阶级、超时代的错误解释,也要反对对共鸣作简单化的庸俗社会学的错误解释。
1.与共鸣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共鸣是欣赏者与作品的作者之间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B.共鸣要以一定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作为基础。

    C.共鸣现象表现在同时代同阶级的作家作品与鉴赏者之间。

    D.对共鸣发生的原因和共鸣的内容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从欣赏活动中的再创造、再评价人手,论述了欣赏者的再创造在欣赏活动中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社会意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先阐释共鸣现象,然后说明共鸣发生的基础,最后强调在相同时代相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共鸣表现得最为突出。

C.第三段先点明现代人可能对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发生共鸣,再论述其原因,后指出发生共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D.全文用并列方式阐述再创造、再评价在欣赏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在此基础上的共鸣现象应该分清的有关问题,强调对共鸣不能作错误解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欣赏者的认识能力高于或低于作者等原因,对作品的再评价就可能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不一致,当然也有可能完全一致。

B.欣赏者也会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作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发生一定程度的共鸣。

C.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成功的艺术形象,这是欣赏者发生共鸣的现实依据和基础,从而就具备了艺术的教育功能。

D.不同阶级的欣赏者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jLH发去理解古代作品,并且可能与作品的进步或落后方面发生共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同为竹子出身的筷子遇上了笛子,有些不解地问:为何在人们眼中你比我高贵?笛子吹起了和悦的乐曲,似在教导筷子,又似在宽慰筷子。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图示,用文字表述基本流程(环节)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43828666/QQ/WinTemp/RichOle/IK)U%7dO)0BB96%5dH_N6B9R%5b)V.png

表述如下:

登陆第三军医大学网站,选择预约挂号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于就诊当天到西南医院预约挂号诊台取号或者退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小鸟离巢

琦君(台湾)

邻居房子的侧面木板墙,正对着我餐室的窗户。木板墙上有个小小的洞,每年春天以后,总有好多只麻雀飞来,从那洞里进进出出、叽叽喳喳的,似商量又似争吵,显然它们是在木板墙的夹缝中做窝。想来那里面的天地一定相当开阔,筑巢其中,倒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呢。

屋主人经过墙外的走道,从不抬头望一眼,对于鸟儿们的聒噪,也充耳不闻。坐在餐室里的我,却是常常望得出神,对邻居的有凤来仪,甚是羡慕。也盼望有鸟儿能来我窗外的香柏树上做窝孵小鸟,让我沾点喜气。

盼望竟然没有落空。有一天,一对肚子呈金黄色的漂亮鸟儿,飞来停在我窗外在栏杆上,软语商量了好半天,看中了那株香柏树,就在上面筑起巢来,我真是大喜过望。香柏树离窗子不到五英尺,它的枝桠是一层一层有规则地向上生长的。这对鸟夫妻,聪明地选择了最最隐秘、不高不低的第二层,藏密的浓荫覆盖,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不会打扰到它们。真正可以说是良禽择木而栖。

我只要有空,就坐在窗前看它们工作。母鸟时常停在栏杆上休息,大部分是公鸟任重道远地,不知从哪儿衔来像藤蔓似的长草,在两个枝桠之间,纵横编织,很快地就把一个窝筑好了。看那窝的细密精致,真是巧夺天工。我第一次亲眼看鸟儿衔枝筑巢,以至吉屋落成,内心那一份喜悦,无可名状。同时也体会到童年时代,双亲晓谕我们,不可破坏鸟巢的深意

一对鸟夫妻,飞来时总在栏杆上停留下来,观察四周,侧耳倾听一番,然后飞到窝里休息片刻,又从另一面的树荫下飞出去。进出的方向有定,一丝不乱。它们对于自己辛苦经营的房屋,似颇踌躇满志。对我这个守着窗儿,与它们相看两不厌的人,也颇表欢迎。

有一天,看见母鸟从窝里出来,停在栏杆上东张西望,我一看巢里已经有三枚小小的蛋,碧绿如翡翠。原来公鸟急急筑窝,是为了妻子即将生产。它一会儿飞回来,衔了一条虫喂给爱妻,给她产后进补,其体贴负责,令人感动。

从此以后,母鸟大部分时间都在窝里孵蛋。公鸟偶然飞回来,站在窝边,母鸟立刻就飞走,大概是出去舒畅一下筋骨吧!

如是者约莫半个月(可惜我没有记录时间),三只小鸟孵出来了。

我看见三个大头,摇摇晃晃的,伸着细长的脖子,闭着眼睛,黄黄的嘴巴张得像三个漏斗一般,等待父母喂它们,真正是嗷嗷待哺的黄口小儿。它们吃饱了就挤在一堆睡觉,一听父母羽翼在空中振动的声音,自远而近,三张嘴巴就马上张得大大的,等待美味落入口中。轻风吹来,它们头上纤细的绒毛,微微飘动,煞是可爱。令人惊叹的是父母亲喂三个儿女,都非常平均。食物的分量,也是逐渐增加的。起初是细细小小的一条条小虫,渐渐地衔来较大的不知是什么山珍海味,反正小雏吃得愈来愈壮健了。

如遇天气一有变化,母鸟就立刻飞回蹲在窝中,张开翅膀覆盖小鸟。

这一段辛苦的哺喂抚育过程,我在窗前看得清清楚楚,正和电视荧光幕上的特写镜头,一般无二。

小雏渐渐长大了,头上白白纤细的胎毛逐渐脱去,浑身羽毛丰满起来。母鸟不在时,它们争着站起来,张开小小的翅膀,拍拍身子,或是你踩我、我踩你,彼此顽皮地对啄着。看来,巢已经显得太小了,母亲回来时,就站在边上爱怜地看着儿女,不时啄啄它们的头,梳理一下它们的羽毛。此时,公鸟的喂食,愈来愈勤,因为孩子们的食量增加了。有趣的是公鸟一到与母鸟打个照面,母鸟就马上飞走,它们的合作劳逸均匀,看来自有默契。

一只比较强壮的小鸟,忽然跳出窝来,站在窝边的树枝上,有点摇摇晃晃。另外两个较胆小的弟妹撑起脖子愣愣地望着哥哥。这时,母亲回来了,向它头上一啄,它马上跳回窝里。不听话,挨骂了。

可是儿女们长大了,究竟是留不住的,尽管父母亲轮流地继续喂它们、守着它们,它们却时时刻刻地振翅欲飞。这一天,我真是茶饭无心,一刻也不愿离开窗口,心情却十分沉重。因为才半天时间,三只小鸟都先后跳出窝,停在旁边大树的枝叶浓密之处了。我费了好多时间才发现它们。它们定定地站着,似在观察周围的环境,对自己出生长大的窝却似一无留恋。母鸟停在栏杆上,喉中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是对离巢儿女的反复叮咛吧!它一定是说:今后海阔天空,父母手足都不再相逢,不再相认,一切都要你自己小心啊!我自恨没有公冶长的本领,能通鸟语。但骨肉分离的悲苦,凡是动物,何能有异呢?

才转瞬间,三只小鸟都倏然而逝,飞得无影无踪了。我亦怅然如有所失。抬头看它们的父母,正双双停在对面屋脊上。是在目送高飞远走,不复返顾的儿女呢?还是在俯望空空的旧巢,夫妻相互慰藉呢?

从此它们没有再回来,窗外一月多来欣欣向荣的热闹,顿归寂静。而我呢?眼看它们辛苦筑巢孵蛋、辛苦抚育儿女长大,终至离巢而去。心中的怅惘,有如亲身经历了一场人世的离合悲欢。

一阵风雨,空巢终被吹落在泥土里。外子怜惜地把它捡进来,收在一个纸匣里,叹息地说:留作纪念吧!
1.文中划线句子同时也体会到童年时代,双亲晓谕我们,不可破坏鸟巢的深意,其中的深意指什么?(2分)
2.文章开头两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用意?请加以概括。(5分)
3.文中这对鸟夫妻有哪些表现令人感动?请结合全文加以梳理。(6分)
4.文章以小鸟离巢为题,但大半篇幅写筑巢和养育的过程,是否欠妥?请说说您的理解。(4分)
5.龙应台在《目送》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并站在子女的角度,谈谈您的理解或感悟。(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