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天下父母不要太溺爱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所以会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充分关注。但具体说来,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他的未来。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前,一些孩子受家庭的溺爱而显得畸形发展。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已经发展到十分溺爱的地步。孩子走路跌倒了,家长急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还要用甜蜜的语言不停地哐哄;孩子吃饭,爹娘给他把饭送到嘴里;孩子睡觉,爹娘给他被子铺下,尽管这些孩子已八九岁有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此,这些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伴随了多半生或者一生。如果我们看看美国不少家庭教育孩子的模式,可能会从中得到启发。美国的孩子跌倒了,父母绝对不上前扶他。 当然,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本来是人之常情的事,然而这种疼爱如果一旦转变成溺爱,就变了质了。我们常说,溺爱就等于抹杀了一个孩子,适度的疼爱才是有分寸的家长。有适度的疼爱,合理的引导才会成就一个孩子。但不少家长对于这个道理常常是孰视无睹。这不但害了孩子,而且害了父母。家长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里。如果家长代替了孩子所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客观上家长已经抹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更谈不上自我创新与实践能力。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博士生,他的成绩非常优秀,却因为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导致长大后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终因父母的离世而自杀。 须知,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如果人有其的东西代替他所做的事情,人绝对不会自己动手。只不过这种惰性在某些人身上显得十分突出。一个人如果从小习惯了父母的溺爱,那么他绝对不会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名字都叫的异常可爱,诸如什么宝贝、乖乖、小心肝等等,以表溺爱。因为溺爱,所以出现了许多无能的书呆子,无能的健康青少年,更有甚者,成了监狱里的囚犯。 毋庸讳言,对孩子的溺爱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家长们吝啬一点你的溺爱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下笔前应先读懂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材料内容不多,意思也不难懂,表面讲的虽然是关于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的问题,实际却可以联系到对孩子、对亲人、对学生应该抱什么态度才算是关爱的问题。可以站在以下几个角度思考立意。若站在喂养人(抚养人、教育者)的角度,可以写:(1)什么是真正的关爱;(2)不要溺爱孩子(或学生);(3)过度溺爱害死人等;若站在孩子(或学生)的角度,可以写:(1)不能依赖父母的“喂养”;(2)要勇于把自己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之中;(3)学会自立等。当然,如果能站在更高角度,从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和敬畏自然法则、尊重规律方面立意,应该可以写出有一定深度的好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一九九四年九月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散步时与一个精神失常者相遇。当时我正走在河岸上,空气很凉爽,明月下能见到苍山幽蓝的剪影。当我走上一座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相貌平平,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当他转身朝我走来时,我大胆地打了一声招呼:嗨,你好!他并没有停住脚步,但他冲着我笑了,而且笑出了声。他与我擦身而过,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爱情?金钱?权力?事业?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最后仍然是一团迷雾,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这一切为人所累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也许是仅存爱情了。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着的。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而到达这种境界却必须以丧失作为代价。

他对我的那一笑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也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所有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它也是一种丧失吗?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而任何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一种近于怪癖的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她)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

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而他们却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正常是以大众的普通人的行为作为尺度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要到达那种境界要丧失多少东西?我不敢设想。也许他们也怀想和憧憬,就像我们一样。
1.作者在文章开头写自己与精神失常者相遇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

2)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文中说怀旧憧憬都是丧失,请分别说明它们各自是一种什么样的丧失。(4分)
4.文章的题目是必要的丧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含义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义,不得用无题作标题,8个字以内。2分

(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要求:25个字以内。(2分)

 

查看答案

从古至今,中国人几乎都很难接受被人跨过身体的行为。这种“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从他的身上跨过去。

老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这位副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此举是何用意?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

请就“教授求胯下之辱 谈谈你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有关砚台保养的文字,概括出砚台保养的四点禁忌,不超过30字。4分

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养砚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这两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忌抹植物油的原因是: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易使砚污秽不堪,散发出怪味或产生霉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_    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       ______        (韩愈《师说》)

(3) 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       _  ___        (屈原《离骚》)

(4) 三十功名尘与土,                              (岳飞《满江红》)

(5)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