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有人发现一年轻女孩欲跳河自杀,岸边顿时围了许多人。
路人A:“这女孩太自私了!”
路人B:“这女孩太愚蠢了。”
女孩咆哮:“关你们什么事。花了这么多钱读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男朋友又不要我了,我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到最后,女孩哽咽了。
路人C:“姑娘,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
路人D:“你这么年轻,又这么漂亮,还是大学生,我要是有一个你这样的女儿,多好啊!”
路人E:“姑娘,现在心中还有牵挂吗?如果有,就好好活着吧。”
女孩突然跪在地上,“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您们了……”站起来,面对大家,“谢谢各位好心人,您们放心,我一定会活出自己的精彩。”说完在掌声中昂然离去。
面对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明确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5字。(6分)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_____________。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 _______________。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 | 排放量(万吨) | 贡献率(%) |
煤炭燃烧 | 2179 | 86.7 |
炼钢 | 168.5 | 6.7 |
炼油 | 68 | 2.7 |
机动车 | 99.8 | 4 |
合计 | 2513.3 | 100.0 |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社会情绪能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
①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
②而智商的高低,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
③只要你不断学习,知识就会长进,智商就会提高
④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
⑤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⑥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①③②⑤⑥④
C. ⑥②③⑤④① D. ⑥④⑤①③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2015羊年央视春晚着力演绎“中国梦”、“中国情”两大主线。与往届春晚相比,这两条线索的节目更加精准,主题更加集中,铺陈更加合理,现场观众的反响更加热情。
C.“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D.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乡愁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謦一欬,俱带感情,这是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莫寻,牛溲马勃,悉成黄金,这是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 ,井井有条,这是第三种;嬉笑怒骂, ,庄谐杂出,四座皆春,这是第四种;默然端坐, ,片言偶发,快如霜刀,这是第五种;期期艾艾,隐蕴词锋,似讷实辩, ,这是第六种。
A.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B.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C.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
D.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