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宝 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宝 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他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1)A 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要点: 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B项,“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错误,老教授决定以30万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错,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5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朔,会诸生于学宫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躬课农桑                督促

C.卒奏寝其事             搁置

D.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拦截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B.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C.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D.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C.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5分)

(2)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舜文化

《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
1.下面对舜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由文明产生的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

B.舜文化是在社会转型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由当时的舜帝创造的文化。

C.舜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D.舜文化是民族大融合进程中产生的具有原生性特征的道德文化。
2.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3分)

A.舜文化的滋养和润泽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保持国家强大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B.舜文化是为了适应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文化。

C.舜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其原因是它代表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

D.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抓进警察局。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