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与母牛同游 妈妈却焦急地盼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与母牛同游

妈妈却焦急地盼望儿子回来:他会搭火车回来?还是公共汽车?已经一个星期了……已经一个月了……天气要变坏了……”尽管餐桌上少一个人是一大慰藉,但她仍不死心。

他好命,待在阴凉的地方,肚子用乳酪填得饱饱的。马可瓦多说。每一次远方的群山在热腾腾的马路尽头若隐若现时,他就觉得自己陷在一口井里,看着头上的阳光在槭树枝叶间闪烁,野蜂嗡嗡飞舞,小米开尔在上面,懒洋洋而幸福地,身处牛奶、蜂蜜和一丛丛的桑葚之中。

其实他每天晚上也都期待着儿子回来,细细聆听着路上的脚步声。

一个晚上,马可瓦多突然从床上坐起来,不是幻觉,他听到砌石地上渐行渐近的踏步声,夹杂着叮当的颈铃。

马可瓦多和全家跑到马路上,又看到了缓慢而庄严的牛群。在这当中,跨骑在一只母牛背上,头随着牛的前进步伐左右摇晃,处在半睡眠状态的,正是小米开尔。

大家把他举起来,拥抱并亲吻他。小米开尔有点晕头转向。

你好不好?

…………”

想要回家吗?

……”

山上漂亮吧?

小米开尔站在大家对面,皱起眉头,目光冷硬。我工作得像只骡子,他说,然后吐了一口口水,每天晚上我要快快地把挤奶工人的木桶从这头牛移到另一头牛那里去,搬过来搬过去,然后倒进马口铁桶里,反反复复,直到深夜。一大早再把铁桶滚上卡车让他们运到城里……还要不停地清数牛、铁桶,要是算错就麻烦了……”

但你总会待在草地上吧?当放牧的时候?

根本没有空。老有事做。挤牛奶、薅草、挑粪。我做这些得到了什么?借口说我没有工作合约,你知道他们付我多少钱?少得可怜。但你们要是以为我会把钱给你们,你们就错了。走吧,回去睡觉了,我累得要死。

他耸耸肩膀,鼻子吸一口气便转身回家了。

路上的牛群渐渐走远,带着不真实的、无精打采的干草味及铃声。

                                   (选自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头对各种噪音的描写,既表现了城市夜间的不宁静,也为后文写马可瓦多因深夜无法入睡而听到母牛经过城市的声音做了铺垫。

B.第二段中作者将从低矮的窗户渗进房间里的各种细微声响比作尘埃,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深夜里嗓音的琐细、混沌和无孔不入。

C.孩子们看到母牛时充满好奇,他们用城里生活的经验来揣测母牛的生活,那些幼稚的问题表现了城市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经验严重匮乏的现实。

D.接待报案的警官欺骗马可瓦多说,小米开尔跟着牛群是去山上度假享福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谎言使马可瓦多陷入幻想之中而放弃了对儿子的寻找。

E.对于小米开尔离家去放牧这件事,妈妈的态度不像马可瓦多那样超然,她虽然为家里少了一口人吃饭而感到慰藉,但仍焦急地盼望米开尔回来。

小说的标题与母牛同游有什么含义?(6分)

小说中的马可瓦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优秀小说的主题常常是说不尽的,这篇小说的主题也可以做多种解读,你能否读出两种以上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8分)

 

(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米开尔追随牛群离开城市,去跟母牛一起过放牧的生活。②马可瓦多人在城市,心却随着儿子追随牛群而去,跟随母牛神游于自然山水之中。③“与母牛同游”象征着在酷热、污浊的城市里艰辛度日的人们对大自然以及美好自由生活的想象和憧憬。(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一个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工作辛劳,即便在假日也得为了债务、家庭重担及过于微薄的薪水而不能休息;生活贫困,孩子们甚至吃不饱饭。②自伤自怜,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把深夜听到的人迹怀着同病相怜的悲悯之情。③厌恶城市里污浊的环境,不满现实,对自然和美好生活充满想象和憧憬。④关爱、想念孩子,希望他能摆脱贫困饥饿,过上幸福生活,每天晚上听着外面的动静,等待儿子回来。⑤敏感,对深夜中的细微声响有真切的体察和敏锐而感受。⑥好奇,想象力丰富。深夜起来看经过城市的母牛,为儿子想象出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生活画面。(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主题提示:①以生活在城市底层的马可瓦多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和想要逃避的渴望,表现普通市民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以母牛的生活对比人的生活,以美丽的自然对比污浊的城市,批判城市文明对环境的破坏,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压抑。③以马可瓦多和米开尔贫穷艰辛的现实生活,揭示压力无处不在,底层民众无望改变生活的现实。④以马可瓦多为儿子米开尔想象的生活与其真实生活的巨大反差,表现人类生存的困境——因人的存在而带来的丑恶无处不在,在现代文明中人无处可逃的处境。 [答案示例] 主题一:表现普通市民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分)搬运小工马可瓦多生活在污浊的城市,过着艰辛贫苦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城市底层劳动者生活的缩影。他厌恶城市的污浊,喜欢带着草料、野花和牛奶的香味的母牛,想象儿子跟着牛群能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中过上美好的生活;他的想象和憧憬也是在尘土飞扬的城市里奔波劳作的人们共同的渴望。(2分) 主题二:表现人在现代文明中无处可逃的困境。(2分)小说以马可瓦多为儿子米开尔想象的美好生活与米开尔真实生活的巨大反差表现诗意生活图景的虚幻,无论是污浊闷热的城市还是山水清幽的自然,只要有对利润的追逐,有对人的不公正、不尊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乐土。(2分) (8分;其中每个“主题”2分,结合文本加以阐释2分;答出任意两个主题、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主题”的解读,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表现了城市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经验严重匮乏的现实”夸大其词,不合文意,这些幼稚的问题只是他们天真好奇心理的自然流露而已;D项理解不当,警官那样说并非有意欺骗马可瓦多,而是因为他本人也觉得跟随牛群去山上是有福气的事;E项认为马可瓦多对儿子跟随母牛而去的态度是“超然”的,有点绝对,他也是想念儿子,日夜盼望儿子回来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阐述了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不丢失罢了。点明这种思想的两句是                   

(2)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对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用心躁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6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 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貤:通。转移转赠       蠲:减免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处十年                    屏:隐居

B.乃罢其                    狱:案件

C.安得不为之计              豫:参与

D.犹不称                    虑:担忧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B.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C.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D.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先生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先生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以此来陶冶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或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后世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毛泽东三大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习近平新年贺词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要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