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奥会,充分利用现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奥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创造了2亿美元的利润。

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景点,推出新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两会召开之际,各地代表纷纷抵达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代表的发言社会影响的关注度都很高,人民希望他们能真正表达自己的心声。

D社会需要城镇化,但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没有实业支撑,城镇化便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城镇买了房的农民也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D 【解析】 试题分析:A“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重复累赘,应删去和体育场馆。B不合逻辑,“近几年来”与“将”矛盾。C“社会影响”和“很高”搭配不当。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是(3分)(   

在朝廷上,当君不在场时,他言谈毫无顾忌,          ,显得从容不迫。

很多人羡慕他的          ,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

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        

A滔滔不竭  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B.侃侃而谈  滔滔不竭   口若悬河

C.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滔滔不竭

D口若悬河  滔滔不竭   侃侃而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与众不同的梁漱溟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年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梁漱溟23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

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

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

(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题目是《与众不同的梁漱溟》,那么,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不同之处。(6分)

(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与母牛同游

妈妈却焦急地盼望儿子回来:他会搭火车回来?还是公共汽车?已经一个星期了……已经一个月了……天气要变坏了……”尽管餐桌上少一个人是一大慰藉,但她仍不死心。

他好命,待在阴凉的地方,肚子用乳酪填得饱饱的。马可瓦多说。每一次远方的群山在热腾腾的马路尽头若隐若现时,他就觉得自己陷在一口井里,看着头上的阳光在槭树枝叶间闪烁,野蜂嗡嗡飞舞,小米开尔在上面,懒洋洋而幸福地,身处牛奶、蜂蜜和一丛丛的桑葚之中。

其实他每天晚上也都期待着儿子回来,细细聆听着路上的脚步声。

一个晚上,马可瓦多突然从床上坐起来,不是幻觉,他听到砌石地上渐行渐近的踏步声,夹杂着叮当的颈铃。

马可瓦多和全家跑到马路上,又看到了缓慢而庄严的牛群。在这当中,跨骑在一只母牛背上,头随着牛的前进步伐左右摇晃,处在半睡眠状态的,正是小米开尔。

大家把他举起来,拥抱并亲吻他。小米开尔有点晕头转向。

你好不好?

…………”

想要回家吗?

……”

山上漂亮吧?

小米开尔站在大家对面,皱起眉头,目光冷硬。我工作得像只骡子,他说,然后吐了一口口水,每天晚上我要快快地把挤奶工人的木桶从这头牛移到另一头牛那里去,搬过来搬过去,然后倒进马口铁桶里,反反复复,直到深夜。一大早再把铁桶滚上卡车让他们运到城里……还要不停地清数牛、铁桶,要是算错就麻烦了……”

但你总会待在草地上吧?当放牧的时候?

根本没有空。老有事做。挤牛奶、薅草、挑粪。我做这些得到了什么?借口说我没有工作合约,你知道他们付我多少钱?少得可怜。但你们要是以为我会把钱给你们,你们就错了。走吧,回去睡觉了,我累得要死。

他耸耸肩膀,鼻子吸一口气便转身回家了。

路上的牛群渐渐走远,带着不真实的、无精打采的干草味及铃声。

                                   (选自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头对各种噪音的描写,既表现了城市夜间的不宁静,也为后文写马可瓦多因深夜无法入睡而听到母牛经过城市的声音做了铺垫。

B.第二段中作者将从低矮的窗户渗进房间里的各种细微声响比作尘埃,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深夜里嗓音的琐细、混沌和无孔不入。

C.孩子们看到母牛时充满好奇,他们用城里生活的经验来揣测母牛的生活,那些幼稚的问题表现了城市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经验严重匮乏的现实。

D.接待报案的警官欺骗马可瓦多说,小米开尔跟着牛群是去山上度假享福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谎言使马可瓦多陷入幻想之中而放弃了对儿子的寻找。

E.对于小米开尔离家去放牧这件事,妈妈的态度不像马可瓦多那样超然,她虽然为家里少了一口人吃饭而感到慰藉,但仍焦急地盼望米开尔回来。

小说的标题与母牛同游有什么含义?(6分)

小说中的马可瓦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优秀小说的主题常常是说不尽的,这篇小说的主题也可以做多种解读,你能否读出两种以上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阐述了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不丢失罢了。点明这种思想的两句是                   

(2)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对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用心躁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6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