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C.香港交通运输业团体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颁令禁止示威者占领旺角和金钟路段,法院随后颁布了临时禁令。

D.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仅”和“更”的两词之后的内容互换位置。B项主语缺失,删去“随着”或者“使”。D项“是……结果”不搭配。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遵照景区升级改造方案,景区负责人拆除了核心岛可视范围内影响景观的水上及山体娱乐项目设施,进行整体环境改造,同时也拆除了周边的高山滑车设施。

B.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作家在作品中往往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隐讳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但又不是让我们读者欣赏时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C.到太湖旅游,游客亲自掌舵、结网捕鱼,可品尝船上现捕的太湖三白等湖鲜,体验真正的太湖渔家风情,充分领略太湖山长水远、渔帆点点的美景。

D.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给文化生活以有益启发的同时,也带来急功近利与浅薄浮躁;当下的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缺少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经过大动作的反赌扫黑行动,扭曲、丑恶的足坛歪风邪气被重拳击破,盘根错结的利益交换被连根拔起,中国足球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B.对于突然爆发的事件,双方紧急蹉商了几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对于一些媒体的质疑,都应缄口不理,免得出现纰漏。

C.全国港澳研究会一直关注、研究两地水客问题,呼吁两地应协同打击,化解和消弥群众的不良情绪,并谴责有人借机滋事。

D.杜牧的诗,以清新俊逸、豪健峭拔、风流倜傥的风格著称;李商隐的诗,以深情绵邈、构思缜密、华彩丰赡的特色闻世。这两位诗人的珠联璧合,成为一时雅望所至。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提(qiè      草(suō     莲(dì       渭分明(jìng)

B.(dài)捕      (yùn)车     (chuānɡ)可贴    日不思(mǐ

C.(xuǎn)赫     (zuò    (jīn)城       得鱼忘(quán)

D.(kuì    (dǐnɡ   (zhuó)眼点      瑕瑜互(jià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2011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中国先哲孔子,当代中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和乡村女教师李灵、热爱航海的翟墨、鞍钢工人郭明义等平凡的普通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与熙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海棠花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片段。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做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待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20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至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文章第段开头说“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3.第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4.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