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图是画家吴冠英设计的羊年生肖邮票,请结合其图像构成加以合理想象,揭示其中的寓意...

下图是画家吴冠英设计的羊年生肖邮票,请结合其图像构成加以合理想象,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100字。(6分)

 

 

主体部分是一只大角绵羊,表现“大羊为美”之意;(2分)瓶身饰以梅花、牡丹、荷花、菊花四季应时花卉的一只花瓶,象征四季平安;(2分)羊角以缠枝花草纹样装饰,羊身上饰以祥云并以流动的水纹衬托,象征福气延绵不绝、长长久久。(2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主体部分是一只大角绵羊,表现“大羊为美”之意;瓶身饰以梅花、牡丹、荷花、菊花四季应时花卉的一只花瓶,象征四季平安;羊角以缠枝花草纹样装饰,羊身上饰以祥云并以流动的水纹衬托,象征福气延绵不绝、长长久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孩子找不到了,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孩子丢了,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最高效?在电影《失孤》中,    qq、微博、贴吧论坛……志愿者和失踪儿童的家人们利用各类工具互通信息,线上线下齐动员,就连文化水平不高的雷泽宽,也学会了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击键盘,与网友共同寻子。发现孩子没了,    ,警方一般会采取技术侦查的手段寻找丢失的孩子。但也有不少人会联系像宝贝回家或者寻子网这样的网站,    ,请志愿者协助,理清线索,逐步进行寻找。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所以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宗族社会,更重视集体利益,更重视推己及人,重视人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目的不同,因此形态大异。 

吟诵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传统的各种活动,从治国、济世、做官到隐居、读书、写诗、琴、棋、书、画等等,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核心的。 

中国文化之不同于西方,基础在于生产方式不同、社会结构不同,表现在于价值观不同、人生观不同。 

比如西方人写poetry,是为了抒情,为了发泄,而中国人写诗,是为了修身,为了观照。 

A③⑥①②④⑤                          B.③⑤①④⑥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②①③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以一篇流传四海的《桃花源记》作为原点,以其所代表的世外桃源的理想、归隐田园的情结为支撑,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已俨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气场。 

B.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司马迁选择了屈辱而活,发愤著书立说,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很对的选择,他并不是想要苟延残喘的过活,更不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C.在朱白清先生的荷塘里,月光、小路、轻雾、荷叶、荷花、杨柳、蝉声与蛙声,仿佛都沉溺在禅的意境里,令人不由地生出莫名的惆怅,这便是禅意的表述。 

D.故事看罢,我不禁也要感叹林志玲的聪慧: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她每次都能以四两拨千斤悄然化解。这一神奇秘诀就是因她拥有一颗强大的同理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管理者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可以任意恣行,而被评价者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那么,管理者欲达到的目标就很难达到,只能是    的效果。 

王拱辰拒奢宴而吃百姓菜的故事之所以被后人广泛称颂,是因为他与当时流行的官场应酬吃喝风气    ,后人又称烧白菜反腐菜 

忽视了翻译过程中原作的主导性及其对译者创造性的限制作用,把莫言的成功视为优秀的翻译家汉学家的作为,就会步入    的境地。 

A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本末倒置    B.南辕北辙   本末倒置  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本末倒置    D.背道而驰  本末倒置  南辕北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曾彦修先生二三事

陈四益

彦修先生同我的几位长辈应当是熟悉的,但我们却一直无缘相识。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大概是1986年吧,曾彦修和牧惠二位先生正受托于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一套《当代杂文选粹>丛书。丛书的第一辑、第二辑已经出版,每辑十种,每种一人,入选作者都是活跃于当代的杂文名家。我从1981年调到北京,编辑之余,也写些杂感之类的文字。一天,忽然接到彦修先生一封信,说他与牧惠正在着手编《选粹》的第三辑,因为看到我的几篇杂文,希望我能再多选一些寄给他看看。我那时所写有限,搜罗起来也不过五六万字,便一起寄了去,心中并无奢望。不料时隔未久,他又写信约我去他家一谈。   

彦修先生家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就像他的衣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一样。一件已经嫌紧的中山装,我总疑心还是文革前的旧衣。后来一次天热时去,一件圆领汗衫已经有好几个破洞,但他依然穿着。一把蒲扇,还是我大学时代在上海用过的那种。若在街上见到,绝想不到他是著名的学者、杂文家、出版家。这样的装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相识久已。   

谈到我的那些文章,他的话很简洁,没有客套,开门见山。记得是那么几层意思:一是告诉我,他和牧惠都读了;二是他们两人都觉得可以收入《选粹》第三辑;三是要我最后校核一下,是否有增删,但告诉我后面的二十九则杂说一篇也不要删,只是限于体例,丁聪先生的图无法收入,是个遗憾。然后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交稿。说完后,虽没有端荼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   

那时,出版社编辑丛书大致都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主编,再找一位年轻些的当副主编。主编是借重其声望,副主编则是实际操盘者。像彦修先生这样不担虚名,勤于实事,从遴选作者到审读稿件,到同作者谈话,再到最后定稿,事必躬亲的主编,可谓稀有。   

因为他做事认真,所以最不能忍受他人的马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刊物如雨后春笋,但编辑多为新手。新手自有新手的好处,譬如勤快、敏锐、胆大,但也有毛病,那就是马虎、自负,但又学养不足,不当改的乱改,甚至改出笑话。这一点让彦修先生很是恼火。   

那时我所在的《嘹望》周刊,有一个副刊《珍珠滩》。《珍珠滩》有一个杂文栏叫枥下谈,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是专为一些年事已高的名家所设。枥下谐音历下,也含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意思,以名家汇聚为号召。创办之初,请几位老前辈座谈,其中就有李锐、李普、彦修、黎澍四位。   

第一次收到彦修先生来稿,欣喜之余,也令我吃了一惊,因为他在稿纸上方作了如下申明:对稿件如有一字之改动,请与作者联系。这样的申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谨从命,我把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处改动都写信告诉彦修先生,无非是几处衍字或笔误。经过几次这样的告知,彦修先生大概觉得我这个编辑还靠谱儿,所以下一次寄稿时解除了这条禁令,并告诉我是因为被有些编辑改怕了,不得已出此策以应之。这件事让我很是感慨:一个能对自己的文章如此认真的人,必定对别人的文字也同样尊重;反之,一个随意删改他人文字的人,对自己的文字也必定不会认真。这对于编辑,当是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   

对文字的态度,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彦修先生是那种方正坚守,绝不苟且的人,因此他也不齿于无原则、无特操的风派。《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个栏目叫望海楼随笔,我的一篇《怀师》刊发在那里,其中讲到刘大杰先生在文革中修改自己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事,觉得强制学者修改著作,从施之者言,是极大的愚蠢;从受之者言,是极大的悲哀。大杰先生是受害者,又何必苛求于他呢?此文彦修先生读后给我一信,后来又读到他更为详尽的批评文章,认为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彦修先生责以大义,我是赞同的,文革中那些栽赃陷害、见风使舵、曲意迎合的事令人不齿,但对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我觉得彦修先生毕竟有些隔膜,何况就是在复旦,刘先生也未能见谅于许多前辈。因此我未作任何辩解或争论。

不料两年以后,又收到彦修先生一信,说是读到一些文章,知道了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文人处此际会,实也大难,还是要多谅解些才好。因此他将前次对我文章不妥当的评论收回作罢,并致歉意。彦修先生的为人处事,真称得起前辈风范。        (选自《杂文选刊》2015年4期)

相关链接   

曾彦修,四川宜宾人,1919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曾彦修是中共罕有的好人,1957年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

                                                         ——百度文库

在我一生经过的一些大事中,我的原则是:一切按具体情况处理。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我无条件地承担就是。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都会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件事情,我以为绝不能有例外,那就是:良心。

                                                             ——曾彦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传记的开篇写到,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这里的惊喜源于曾彦修先生在编辑《当代杂文选粹》第三辑时看中了几篇杂文。

B.在第一次与曾彦修先生见面,双方交谈完稿件事宜后,曾彦修先生虽没有端茶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

C.为了更好地刻画传主曾彦修先生的形象,这篇人物传记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既有对传主语言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

D.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年事已高的曾彦修应约在《珍珠滩》栏目座谈并为之写稿,是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

E.在曾彦修先生看来,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

(2)文中写了与曾彦修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3)从文本看,曾彦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概括。(6分)

(4)你如何理解曾彦修的世界上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