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1.下列关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同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混然无别。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在审美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值。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所特有的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亲切的。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的价值。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不切实用的人物,该项表述只是从实用的观点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微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只写一件事,有细节描写;2.要至少有一处景物描写;3.8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家在内蒙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   

每到这时,巴甘比大人还忙: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父亲被撞死了。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躺在炕上,额头上蒙一块湿毛巾,许多人陆续来看望她。    

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巴甘,妈妈要走了。到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巴甘警觉地坐起身。   

巴甘,每人有一天都要出远门,去一个地方。爸爸不是这样的吗?你和大舅在一起。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我可以告诉别人吗?巴甘问。

妈妈摇头:有一天,村里人来把我抬走。那时我不说话,也不睁眼睛了。你不要哭,不要喊。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变成蝴蝶就说不出话?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

她说得真准。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几个人抬妈妈出去。人们忙乱着,江其布舅舅蹲着,捏巴甘颤抖的肩头。

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大旱。过去,洼地要么有深绿的草,要么在雨后长蘑菇,都会有花。现在全是沙子,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

后来,舅舅把家搬到奈蔓塔拉,给人种水稻,巴甘读小学三年级。这里的学校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指着一些挂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蝴蝶。大家说。图上的蝴蝶张开翅膀,黄翅带黑边儿,两个触须也是黑的。

这是什么?”“蛆虫。”“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蛆虫和蛹都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愤怒地指着老师。

文老师一愣,说:巴甘,发言请举手。巴甘坐下,咬了一下嘴唇。

蛹在什么时候会变成蝴蝶呢?春天,大地复苏……”

巴甘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

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巴甘在区嘉布的耳光下松开嘴,文老师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鼻子还在流着血。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校长来了,用手戳巴甘的额头,巴甘后仰坐地。校长与江其布舅舅向文老师赔笑,舅舅把一只羊牵来了送给文老师。

巴甘到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了旗一中的名人。在自治区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获得了邵逸夫奖学金。

暑假时,巴甘参加了哲里木盟组织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夏令营最后一天去参观黄海学院。他们先参观生物馆,来到昆虫标本室。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讲解的女老师拿一根木棍,讲西双版纳的小灰蝶,墨西哥的君主斑蝶,凤眼蛱蝶……巴甘走出屋,靠在墙上。

蝴蝶为何到了这里?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曼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巴甘走向拿木棍的女老师,鞠躬。他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把它们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

放什么?

蝴蝶。

女老师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问他名字。

    巴甘,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是昆山紫凤蝶。她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是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1.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分析文中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2分)

(2)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2分)
3.文中的女老师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巴甘的蝴蝶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

 

查看答案

按顺序将序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4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