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些列小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B.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C.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D.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 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 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 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 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代以来,国家瓜分豆剖,中原板荡尤剧;南方虽小国相望,政权频易,对社会的破坏程度却要小的多。尤其是南唐和西蜀,既因为是南中国主要的经济区,又因为相对的稳定,而成为文艺特别是词体寄生的乐土。这是词体的幸运,却又是词体的不幸。言其幸运,乃指在山河破碎之际,尚有存活的机会。言其不幸,西蜀、南唐此类局促、委顿的偏安小国,很难培养作家宽宏健壮的人格和文风;而南方繁荣的城市、秀美的山川,却往往成为词人消沉或消遣的依托。由此出发,则《花间》、《尊前》,遂多艳情、风景之作,并浸染南方香艳、软弱和柔美的地方文化色彩。词体在南方获得的特殊生长环境,使文人词从幼年起便被诱导入非正统的文化道路,以艳俗的姿态与传统诗文分道扬镳,这种畸形发展使其日后回归康庄大道、恢复健全体格的努力,变得格外艰难。至于两宋,则可看成词体康复的整个疗程;偏偏赵宋既崇文厚士又鼓励享乐,南方文化中的消极一面遂得以在赵宋帝国继续蔓延。
但是,正因为国家的积弱,才有了变法图强的开路先锋;正因为政治斗争的激烈持久,才有了饱受人生风雨的赤子大人;正因为国家的衰败覆亡,才有了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正因为醉生梦死的颓靡风气,才有了慷慨歌吹的仁人志士。倘若没有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赤子荩臣的高才捷足,没有李纲、辛弃疾等文韬武略之士的失意赍恨,赵宋词坛仍将满是樱唇莺歌的南方女子、烟水迷濛的南方景致、柔媚艳丽的南方风情。如此说来,建炎南渡后进入成熟期的南方文化,竟成为一种具有自我救护并更新“系统工作程序”功能的文化类型;词体从中涅槃,再获新生。借助国家政治的剧变,词体在南宋全面成熟,体魄渐壮,既不弃艳俗题材,也日重庄雅内容,表现功能终于略等诗文。同时,因为有了词体的新生,有了不断丰富的庄重题材内容,有了日益强壮的体制风格,那些沿袭或坚守晚唐五代题材风格的词作,才同样赏心、悦目、利吻、顺耳,成为宋词题材、风格多样化的有机组成。
随着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特别是南宋偏安江左,南方人才日益繁盛,最终远远超过北方,与此相应,南方词作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北方,于是宋词的题材和风格也就日显南方特色了。以建炎南渡为契机,南人的轻捷聪敏、温和细腻与北人的庄重贞刚、慷慨悲壮,终于在更深层次上相互结合,南人兼具北性,北人兼具南性,殊途同归,使南、北双方词人在取材上趋于一致。而南渡后共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背景,则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广大词人取材的南方性。
综上所述,宋词乃是在不断更新的南方文化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建炎南渡后形成的新型南方文化,不但使南方词家积极尝试各种题材类型,也拓宽了北方词家的取材范围,创作出许多既富时代气息又有南方文化特色的作品。在宋词“题材类型多样化”、“情志一体化”文体功能的实现过程中,新型南方文化建功甚伟。
(节选自《论宋词题材演进的新型南方文化背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南方文化对宋词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繁荣的城市、秀美的山川极易作为文人消沉或消遣的依托,进而使词作浸染南方香艳、软弱和柔美的地方文化色彩。
B.南方特殊的环境使词体畸形发展,词逐渐脱离正统的文化道路,从而形成与传统诗文迥然不同的艳俗的姿态。
C.建炎南渡后南方文化进入成熟期,词体全面成熟,体魄渐壮,既不弃艳俗题材,也日重庄雅内容,表现功能远胜诗文。
D.随着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特别是南渡后共同的自然环境的生活背景,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宋词取材的南方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宋以来,国家四分五裂,总体而言,北方动荡尤为剧烈,而南方政权虽然频易,但对社会的破坏程度要小得多。
B.两宋虽可看成词体康复的整个疗程,但赵宋既崇文厚士又鼓励享乐,所以宋词中带有很多南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C.南宁偏安江左,南方人才日益繁盛,最终远远超过北方,并且更加重视宋词的创作,宋词的题材和风格也就日显南方特色了。
D.建炎南渡是南人和北人在更深层次上相互结合的契机,南人与北人性格互渗,使南、北双方词人在取材上趋于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独特的经济基础和政治风貌,使其成为文艺特别是词体寄生的乐土,这是词体的幸运,却也是词体的不幸。
B.南方文化影响下的文人词步入非正统的文化道路,呈现畸形发展状态,使其日后很难恢复健全体格、回归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C.国家政治的剧变使词体有了新生的机会,使宋词拥有了不断丰富的庄重题材内容和日益强壮的体制风格。
D.建炎南渡后形成的新型南方文化在宋词“题材类型多样化”“情志一体化”文体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选好角度,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依此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控制特大城市规模的方案中,可以采取“堵”,也可以采取“疏”, , , , , 。 ,即周边城市同城化,从而将外来人口吸引到周边城市中来,则可以在缓解中心城市过于拥挤问题的同时,保证人才和产业的聚集优势和规模效应。
① 但却违背公平的原则和人才自由流动的原则
② 提高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③ 这虽然可能有效
④ 无非是严格户口发放
⑤ 而如果采取“疏”的方案
⑥ 采取“堵”的方法
A.⑤②①③④⑥ B.⑥④②③①⑤ C.⑤④①③②⑥ D.⑥②④③①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年一度的国际徒步大会是大连的“城市节日”,也是大连向世界展演风采的一次盛会。
B.记者从大连市体育中心获悉,五一小长假期间,体育中心的综合训练馆、室外网球场将免费向市民开放,有健身需求的市民需要抓紧时间。
C.丹大铁路已进入施工前准备阶段,请途经此路段的车辆按照交通标志的提示减速慢行,避免发生恶劣交通事故。
D.昨日,沪深股指震荡走低,创业板和中小盘大幅反弹,沪综指盘中失手 4400 点,市场走势极为分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戚德刚
日前,塞尔维亚知名汉学家、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博士在他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中心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普西奇教授,您是我所见到的外国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较高造诣的学者之一,请问是什么缘由让你当初选择汉语,这个不论在文化还是文字方面和自己母语差异都非常大的专业呢?
普西奇:我在中学时就对东方文化和哲学产生了兴趣,大约16 岁时,我读了由德文翻译成塞文的《道德经》,对老子所说的“道”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基督信奉的“神”很好奇,那“道”到底是什么呢?后来,我读了一些孔孟和荀子的书,仍然一知半解。于是,我把弄明白《道德经》作为学习中文的目的之一,也更加坚定了学习汉语的决心。1978 年我中学毕业后进了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但汉语水平很差,好在贝大语言学院当时正好开设有汉语课,我就有了机会选学中文。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汉语的“说文解字”上,对老师所讲的关于汉字的来历和意义非常感兴趣,坚持了2 年多。1985 年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中国留学生活,回国后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任教。1991 年哲学院开设选修课《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哲学》,开始我以为不会有多少人对这一课程感兴趣,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于是,我萌发了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塞文的想法,好让更多的塞尔维亚人了解老子。
记者:您在中国留学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普西奇:去中国之前,我的中文口语可以进行交流,但阅读水平较差,中方安排我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进修一年,随后到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中国古代哲学,功课包括南北朝史学、古代哲学、禅宗、《道德经》等等。开始我根本读不懂这些深奥的原文课本,但是兴趣和信心给了我毅力,硬着头皮攻读原著,一段时间以后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发现自己从原文中咀嚼的味道和读外国人翻译的读本有很大的不同,我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攻读汉语和中国文学。可以说,我在中国求学的三年,是最辛苦、最有意义的三年,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
记者:普西奇博士,您对研究、推广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著作和译文,你认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有哪些?
普西奇:从1991 年起,我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塞尔维亚本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 多篇学术论文和多本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文集有《婴儿与水:老子的道》《老子宇宙观的探讨》《宇宙的纹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美的认识》《禅宗及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传统与现代化》以及《道德经》《中国古代四大哲学家》《中国当代诗歌选》《中国现当代小说选》等汉译塞作品,这些都受到读者的好评。
记者:普西奇博士,请您谈谈中国古文化对现实的意义好吗?
普西奇:有些不了解中国文明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家,这是非常错误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既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是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涵盖了哲学、心理学、伦理、宗教等深奥理论,美国《纽约时报》曾将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不无道理。学界认为,中国、印度和古希腊是世界古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国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中国古文化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文化的演绎与传承,而中国年轻一代对古文化的兴趣不足,他们更关注经济往来。殊不知,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交往是没有意义的,失掉传统文化的发展等于没有根基,没有根基融入全球化是经不起风浪的,因此中国年轻一代要读一读《道德经》。
(选自2013年9月2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头第1段交代了本次访谈的时间、地点、对象,为进入访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普西奇教授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颇有造诣,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多本著作,都受到读者的好评。
C.普西奇教授认为,读原著与读译本咀嚼到的味道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攻读汉语和中国文学。
D.普西奇教授学习汉语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历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兴趣和信心给了他动力与毅力。
E.本次访谈紧扣普西奇教授学习、研究、推广中国古文化进行,主题明确、集中、深刻,针对性强,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2)这篇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记者的提问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普西奇教授认为“中国年轻一代要读一读《道德经》”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作为知名学者,普西奇教授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良的素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